跳至內容

成府小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成府小學創始於1916年,現已併入中關村第二小學。並校前,其主要校舍位於北京市成府街15號。

創辦和初期

[編輯]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清華大學求學期間,於1912年在成府創立了義務小學,自任校長[1]。1915年,由清華大學周詒春李廣誠唐孟倫陳筱田領導,於清華大學子弟學校成志學校同時,在成府槐樹街路北的九間民房創辦成府小學,主要招收藍旗營、水磨、成府和大石橋等地區的社會底層子弟[2]。成府小學被認為繼承了陳鶴琴的義務小學。

成府小學初期的經費基本來自發起人和資助人的贊助,以清華學校華員公會為核心,許多清華同人都參與了辦學經費的籌措。清華大學學生,如聞一多等,曾通過演劇的方式為其募集經費[3]。成府小學初期的辦學特色是,除了開設文化課,也有木工科以傳授謀生之手藝。

1923年,成府小學由清華學校華員公會接辦。學校設董事會,由清華大學校長任董事長,由董事會聘請校長。先後有張廷玉、虞謹庸傅任敢等人擔任校長[4]。辦學期間,清華大學曾募捐1935年,由於校舍租約問題,成府小學遷至「新南院門外之隙地」(即現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址)。

抗戰前夕,時教育部規定私立學校不得以地名為校名,成府小學遂更名為「誠孚小學」。1937年,日軍佔領清華園火車站後,時任誠孚小學校長傅任敢無法維繼學校之經營,遂關閉學校南下。誠孚小學的結餘經費16000元,由葉企孫捐贈給呂正操以資抗日[5]。給抗戰勝利後,誠孚小學和成志學於誠孚小學原址校合併復校,稱成志學校[6]

後期與並校

[編輯]

1947年,在成府村蔣家胡同太平庵(現北京大學廖凱源樓附近)成立了公立成府小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着政區劃分的變化發生多次校名變更,如「第十六區成府小學」、「第十三區成府小學」、「海淀區成府小學」等。1951年,在燕京大學附屬小學搬遷後的成府村原址建立成府小學分校。1962年,大石橋小學亦作為二分校被併入。成府小學一分校1984年被海淀走讀大學租用,成為其第一個校址。

並校前,成府小學主要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周邊招收非教職工子弟。該校規模較小,相比附近的北京大學附屬小學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育條件較差。2003年,被中關村第二小學並校,成為其一個校區,後亦被棄而不用。在2009年,成府小學的原校舍被拆除[7]

並校前,乃是北京大學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基地。北京大學愛心社,非營利性民間公益組織一耽學堂都曾在成府小學開展過活動。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亦將成府小學引為辦學淵源之一。

參考

[編輯]
  1. ^ 陳鶴琴. 求学清华. 清華校友總會.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2. ^ 清華附小. 成志学校初期(1915-1937):大师云集 风华正茂. 騰訊教育.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3. ^ 李凌. 闻一多和戏剧(李凌集).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 ^ 新京報. 公益服务:清华附小的志向,家国情怀的体现. 鳳凰網.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5. ^ 屠文淑. 叶企孙与“地雷战”背后动人的故事. 清華大學新聞網.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6. ^ 傅任敢. 痛苦的经验. 清華大學校友通訊. 2015, 20 (2): 182 [2020-02-27]. [失效連結]
  7. ^ 孫鳳池. 百年老校史话(中)——海淀成府小学. 海淀史志. 2018-03-01, 60 (1): 35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