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堂琴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春草堂琴譜》,古琴譜乾隆九年由杭州曹尚絅蘇璟戴源三人共同撰訂,一共祗刻了二十八個琴曲。

琴譜介紹[編輯]

《春草堂》所選的絕大多數是當時流行較廣的琴曲,而且都按照「均調」的理論考正了其中的音。又《春草堂》祗用五聲,不同於《治心齋》強調七聲,致使有時「均調不明」這又是《春草堂》便易入門,比較受人歡迎之故。 《春草堂》在「均」、「調」之外,還強調了「音」是指「畢曲」時用音必須與全曲統一的意思。這本是樸素音樂的常態,但《春草堂》爲此特地取《詩經》一章作了一曲《伐檀》,據說琴曲都有用作畢曲之例,而音獨無,所以樹此楷模。 《春草堂》的版本較多,有兩個是同治年間所刻:一個是薛照南夫婦在同治初年商得祝桐君「訂正」加序重刻;一個是祝桐君有「辨正靜觀吟」等識文的刻本。再一個則是方外嚴達自稱「閻浮倦客」(法名德輝,號開霽,右號南海孤峯老衲),於光緒三十年甲辰浙江龍遊所刻。該本另加有《律呂圖說》一編。此外還有上海華孚書局石印本等。[1]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編 《琴曲集成》中華書局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