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根惇蒙古語Гэндэн,17世紀?—1705年),又作根敦,號稱為額爾克岱清朝蒙古王公,喀爾喀蒙古札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鄂托克首領,碩壘烏巴什之孫,抗圖岱的兒子,博爾濟吉特氏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札薩克圖汗部台吉額璘沁西奔後,部落無主,他出來帶領,授札薩克(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左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本部遭準噶爾汗國噶爾丹侵擾,率眾避居色楞格河畔,又親自率兵擊走噶爾丹部將濟喇克偉哈什哈等。部屬齊巴克塔爾計劃歸附噶爾丹,派兵將其追執。康熙二十八年,乘勝由杭愛山打到阿爾泰山,斬殺噶爾丹的部下將察罕台吉烏爾袞。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遣使向清廷獻捷,獲厚賞。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九月,奉命入覲康熙帝,正式歸附清朝,封多羅貝勒,仍兼札薩克。領兵偵察噶爾丹軍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奉命幫助清軍征討噶爾丹,擊敗噶爾丹戚族阿拉布坦,盡降其眾。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漠北安寧,歸故牧,向清廷獻俘降眾。康熙四十四年去世,一說康熙三十六年去世。其子松津僧格、圖巴、羅卜藏答什、沙克札,嗣子博貝

參考資料[編輯]

  • 高文德主編《中國民族史人物辭典》第4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