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口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口人
Fishermen in the City
基本資料
導演洪淳修
配樂洪彰雄
攝影洪淳修 邵易謹 康家豪
剪接洪淳修
製片商浮世繪音像工作室
片長60分鐘
產地 臺灣
語言華語
官方網站刪海經的Facebook專頁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中華民國
  • 2006年6月30日 (2006-06-30)

發行商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
各地片名
臺灣河口人

《河口人》(英語:Fishermen in the City)由導演洪淳修所執導的一部紀錄片[1]。影片以台北市基隆河畔的漁村--下八仙為場景,完整紀錄該村一整年的漁撈生活。由農曆年前的鰻苗、春夏季的文蛤、秋季的螃蟹、一直到冬季的烏魚子捕撈。但隨着都市發展所帶來河川污染,漁人開始被迫轉行,下一代甚至想藉由教育來擺脫漁民身分,該片除了呈現人河關係的轉變,更進一步批評台北市政府近年來的河川整治,只停留於休閒娛樂層面,如腳踏車步道等硬件建設,對於漁人賴以為生的水質,卻無實質改善,是一部站在漁人觀點具有政治批判的紀錄片。

影片簡介[編輯]

有個村子叫八仙,在岸上就看得見台北101,順着潮水就能直通台灣海峽。河海交會的先天條件,滋養了這個百年漁村,但城市與海洋間的矛盾位置,讓河口人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文明造就了城市光鮮的樣貌,卻混淆了河口人對河流的想像,阿公回味着爽口的赤翅仔,爸爸則對烏魚的油味作噁,而孫子卻想把河邊撿來的死魚放生...

獲獎[編輯]

台灣地方志影展 優選
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公共頻道節目 優等獎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競賽入圍

影響[編輯]

河口人片中拍攝到台北市政府以河拋工法疏濬河川,但未將河川挖起淤泥運上岸,反將淤泥倒往河川下游,造成漁民漁獲量損失,經平面媒體引用報導後,時任台北市政府環保局長沈世宏與工務局長倪世標到下八仙會勘後,當場承諾漁民不再使用河拋工法來清淤。

外部連結[編輯]

  1. ^ 河口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開演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