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以輸油管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泛以輸油管道
埃拉特端的一處原油碼頭
泛以輸油管道地圖
國家/地區 以色列
運營商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公司
長度254千米
最大輸送量正向6千萬噸/年,逆向3千萬噸/年
管道走向雙向
起點埃拉特
途徑貝爾謝巴
終點阿什凱隆

泛以輸油管道希伯來語קו צינור אילת אשקלון‎),又稱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是一條南北向貫穿以色列輸油管道,連接紅海亞喀巴灣沿岸城市埃拉特地中海沿岸城市阿什凱隆

修建背景[編輯]

六日戰爭後,蘇伊士運河被關閉,為解決伊朗的石油運輸問題,1968年以色列與伊朗按照各佔50%的股權合資成立了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公司(EAPC),興建從紅海直通地中海的石油運輸管道[1][2][3]。管道全長254千米,直徑42英寸,建成後,伊朗生產的原油能夠通過油輪在以色列南部埃拉特港碼頭卸貨,再通過管道輸送到地中海城市阿什凱隆,重新裝載上油輪運往西歐地區。泛以輸油管道的建成既滿足了以色列的石油進口需求,又解決了伊朗供往西歐地區石油的運輸通道問題。經過擴容,1973年,埃拉特和阿什凱隆的貯存容量分別提升至110萬立方米及130萬立方米[3]。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宗教勢力推翻,伊以走上敵對關係,伊朗停止使用泛以輸油管道,而以色列也將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公司收歸國有[4]

現狀[編輯]

2003年,泛以輸油管道逆向輸油工程建設完工,泛以輸油管道從原來只可以由紅海(埃拉特)向地中海(阿什凱隆)單向輸送石油,變為可雙向輸送石油[3]。原油經三個增壓站,能提供每年最高6千萬噸的吞吐量,另外兩個增壓站將原油泵往相反方向,即從地中海輸送至紅海,能提供每年最高3千萬噸的吞吐量[5]。同年,以色列和俄羅斯達成協議,俄羅斯出產的石油經黑海新羅西斯克港運往阿什凱隆後,通過泛以輸油管道逆向輸油工程送往埃拉特港,再運往亞洲市場[6]。2015年,瑞士法庭下令以色列向伊朗支付11億美元,用以賠償1979年將泛以輸油管道收歸國有對伊朗造成的損失,但是遭到了以色列的拒絕[4]

經濟效益[編輯]

中東地區輸油管道(綠色)和輸氣管道(紅色)分佈圖

泛以輸油管道建設之初是為了方便伊朗的石油運輸,但是隨着時代變遷,伊以交惡,以色列與埃及和俄羅斯的關係改善,輸油管道也從之初的地緣政治需要,變成了經濟需要。比起繞行好望角,或者通過蘇伊士運河,或者藉由埃及蘇麥德輸油管道英語Sumed pipeline等方式,通過泛以輸油管道輸送石油是目前最短、最經濟的方式[7]

事故[編輯]

2014年12月,輸油管道南段位於Evrona自然保護區附近發生了大規模石油泄漏事故英語2014 Israeli oil spill[8]

參考文獻[編輯]

  1. ^ Daniel Ammann. The King of Oil: The Secret Lives of Marc Rich.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9. ISBN 0-312-57074-0. 
  2. ^ Bialer, Uri. Fuel Bridge across the Middle East—Israel, Iran, and the Eilat-Ashkelon Oil Pipeline. In: Israel Studies, Vol 12, No 3 (Fall 2007)
  3. ^ 3.0 3.1 3.2 里程碑. EAPC. [2015-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 
  4. ^ 4.0 4.1 Report: Swiss Court Orders Israel to Pay Iran $1.1 Billion in Oil Pipeline Dispute. [27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5. ^ 输油管. EAPC. [2015-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中文). 
  6. ^ 逆转输油项目. EAPC. [2015-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 
  7. ^ 总经理致词. EAPC. [2015-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 
  8. ^ PHOTOS: Israel Hit With Massive 600,000 Gallon Oil Spill. [2015-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9).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