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尾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罹患濕尾症的倉鼠

濕尾症是發生在倉鼠身上的一種疾病。它是由壓力所引發。倉鼠罹患此病後,即使經過治療,它們也會在48-72小時內死亡[1]。小倉鼠比大倉鼠更容易得這種病。有些小倉鼠在4周大斷奶時就會染病。

濕尾病是由一種名為勞森氏菌英語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awsonia intracellularis)的細菌引起的動物腸道疾病 [2]。濕尾病也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疾病,這種壓力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

  • 環境的改變
  • 飲食的改變
  • 骯髒的籠子
  • 與母親或兄弟姊妹分離
  • 一對伴侶的另一位生病或死亡

症狀[編輯]

濕尾症症狀可能在倉鼠患病數天后才出現。主要症狀是倉鼠的尾巴會出現濕漉漉的情況,同時還夾雜着糞便。該疾病的其他症狀有[1]

  • 腹瀉
  • 倦怠乏力
  • 食欲不振
  • 睡眠過多
  • 走路時駝背
  • 出現折耳
  • 出現臭味
  • 脾氣異常,例如會咬人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The Merck Veterinary Manual. [2010-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6). 
  2. ^ Wet Tail. Pets Hub. December 2009 [2010-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