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渙 (漢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渙(1世紀—105年),字稚子中國東漢官員。廣漢郡郪縣(今四川省中江縣東南)人。

生平

[編輯]

父親王順,安定郡太守。王渙年輕時好俠,崇尚氣力,多次和剽輕少年交往。後來改變操行,學習儒學,修習《尚書》,讀律令,大致把握其中大意。後來擔任太守陳寵功曹,敢於決斷,不避豪強。陳寵入朝為大司農漢和帝問:「在郡用什麼方法治理?」陳寵頓首辭謝:「臣屬下功曹王渙選用賢能之人,主簿鐔顯查缺補漏,臣只是奉宣詔書而已。」漢和帝大悅,王渙從此顯名。

州舉王渙為茂才,轉任溫令。縣內多奸猾之人,積以為患。王渙將他們消滅。境內平靜,商人可以在路上露宿。有放牛的人,經常說將交給王渙,始終沒有侵犯之事。在溫縣三年,轉任兗州刺史,依法治理部郡,風威大得推行。後因為考問妖言不實被判罪。一年後,征拜為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103年),從皇帝南巡,還為洛陽縣令。王渙平正,在任不避豪強,革除弊政,寬猛相濟,政績顯著。王渙能夠斷多年冤獄,京師稱嘆,以為王渙有神算。元興元年(105年),王渙病卒。百姓無不嘆息。男女老壯上千人前往致奠。

王渙靈柩西歸,經過弘農郡,庶民在路邊祭奠。他們說平常去洛陽,米糧常常被官兵搶奪。王渙在任時不再被搶,故來報恩。百姓在安陽亭西立祠。

永初二年(108年),鄧太后下詔表彰洛陽令王渙,認為他相當於漢宣帝時的大司農朱邑右扶風尹翁歸,為之立祠。以王渙子王石為郎中延熹年間,漢桓帝事奉黃老,毀去祠堂祭祀,只留下密縣太傅卓茂廟、洛陽王渙祠。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76》,出自范曄後漢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東觀漢記

參考資料

[編輯]
  • 後漢書》列傳第六十六·循吏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