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瓦爾特·蒂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瓦爾特·蒂爾
出生1910年3月3日
德意志帝國普魯士西里西亞省
弗羅茨瓦夫布萊斯勞
逝世1943年8月18日(33歲)
德國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
卡爾斯哈根
國籍 納粹德國
母校布雷斯勞技術大學
知名於V-2火箭
獎項戰功十字勳章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火箭工程師
機構佩內明德

瓦爾特·埃里克·奧斯卡爾·蒂爾博士(德語:Walter Erich Oskar Thiel,1910年3月3日—1943年8月17日),德國火箭科學家,他為納粹德國A4 (V-2)火箭的成功開發起了決定性作用[1]

生活

[編輯]
A4 引擎內部圖
帶有霧化噴嘴發動機缸(十八個之一)

1910年3月3日,瓦爾特·埃里克·奧斯卡·蒂爾出生於西里西亞的弗羅茨瓦夫城,是奧斯卡·蒂爾(德國郵政局公務員)和埃爾莎(普林茨)·蒂爾的次子。1929年他以全科 A 等的優異成績完成了高中學業,1971年畢業於布雷斯勞科技大學(現在的弗羅茨瓦夫科技大學)化學專業,由於成績出色,後來被給予進一步的免費深造。

1931年夏季學期,他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初考,1933年冬季學期中,他以最優等的成績通過了所有七門證書考試,取得化學碩士學位。1934年他的畢業論文"《論在不飽和化合物中加入極性碳鹵鍵化合物》"一舉獲得最高獎(優等生)並在1934年11月8日被授予博士學位(來源: 瓦爾特·蒂爾的博士頭銜)。

蒂爾在布雷斯勞的大學教授將他推薦給了德國陸軍兵器局研究所副秘書長教授-柏林大學的卡爾·埃里克·舒曼教授。蒂爾先前的研究具有技術適用性,因此,他在該領域的基礎研究一直保持着領先地位。1934年晚期和1935年初,蒂爾成為了國防部研究指導。舒曼手中一直掌握有大量的畢業論文和學術論文,包括沃納·馮·布勞恩在1934年所撰寫的論文。庫默斯多夫試驗場與舒曼研究所有着緊密的聯繫,該試驗場東部專門為舒曼研究所的實驗基地,而西部是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領導的一群科學家在進行實驗。在此,蒂爾結識了瓦爾特·多恩伯格馮·布勞恩

1936年秋,多恩伯格要求蒂爾從基礎研究轉至正在庫默斯多夫西部測試場進行的液體火箭項目(Wa Prüf 11),所有涉及引擎方面的課題都交給了蒂爾。要求負責在很短時間內完成25噸火箭引擎的開發,這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挑戰,他不得不全力加快研製進度。1937年4月27日蒂爾提出了對火箭引擎決定性改進方案,包括縮短燃燒室、優化噴管冷卻。此外,他還繼續為火箭引擎研究不同的燃料混合物[2]

1937年首批研究人員從庫默斯多夫轉至佩內明德。由於當時測試基地還未準備好,蒂爾和他的團隊一直留在庫默斯多夫直到1940年。1940年軍隊研究中心從庫默斯多夫遷到佩內明德後,蒂爾在馮·布勞恩手下擔任中心副主任。在1940年,更多新的科學家被招募來加速A4的研發,其中化學家格哈德·海勒成為蒂爾的一名重要合作夥伴,二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其它的一些同事還有:赫爾曼·M·貝杜爾提克、康拉德·丹南伯格、沃納·多布里克、漢斯·菲希特納 、沃納·根格爾巴奇、漢斯·J·林德梅葉、威廉·A·姆拉澤克、庫爾特·E·帕特、格哈德·赫·賴西格、瓦爾特·J·里德爾(里德爾三世)、路德維希·羅斯、赫爾穆特·佐伊克等。戰後,這些科學家及其他人作為回形針行動的一部分,被招募為美國政府服務。

1942年10月3日,A4 項目在七號測試站成功發射,火箭朝目標方向飛行了190公里,高度達到了85公里,最高時速是1322米/秒,充分顯示出了其軍事作用,納粹領導人要求立即投入戰爭。儘管整個系統仍不成熟,但當局要求大規模轉入生產。1942年10月3日後,出現了多次發射失敗,蒂爾和他的同僚以及佩內明德許多研製人員都非常疲憊和壓抑,工作重任、成功的壓力以及從研究到生產轉變造成的大量人員損失。蒂爾拒絕宣佈火箭引擎已可大批量生產。在前往健康中心途中寫給馮·布勞恩的一封給信中,蒂爾介紹"阿格雷加特四型導彈""...它只是一個複雜的實驗品,還不是一個大項目..."。1943年8月17日蒂爾提出了口頭抗議 [3],他計劃到大學教書,但多恩伯格拒絕了他的辭呈。

接下來的一個晚上,即1943年8月17日到8月18日的夜間,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發動了代號為"九頭蛇行動"的空襲轟炸。蒂爾一家被炸死在卡爾斯哈根住宅前面的一條塹壕中,很可能一顆炸彈直接命中了塹壕。現馬丁學校就坐落蒂爾住宅的原址上[2]

1944年10月29日,蒂爾被追授戰功十字勳章

蒂爾的成就沒有被遺忘,1970年月球上的蒂爾隕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該隕坑位於月球背面,從地球無法直接看到(月面坐標40°10′N 134°34′W / 40.17°N 134.56°W / 40.17; -134.56,直徑35.67公里)。此外,蒂爾還是1976年首批被列入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太空名人堂」的先驅之一[4]

系列導彈開發

[編輯]

基於佩內明德同僚莫里茨·波爾曼(Moritz Pöhlmann)所支持的薄膜冷卻方案,蒂爾設計出了通過帶有細小孔眼的圓環將未燃燒的燃料注入到噴管側壁,通過蒸發冷卻防止火箭噴嘴被燒蝕[2][5][6]

1941年9月15日,蒂爾正式宣佈安裝有18缸的A-4發動機已設計完成[2]

1941年初春,蒂爾開始研究硝酸和柴油作為30噸推力的 A-8 的燃料[2]

1941年12月18日,蒂爾在1496/41號秘密命名文件中記錄了六個燃燒室共用一個噴嘴的 A-9/A-10 發動機最初設計方案[5][7]

1943年8月中旬,蒂爾博士宣佈 A-4 的開發出現問題,無法進行大批量生產,建議放棄該項目[8]

蒂爾還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款防空導彈-"瀑布"導彈的發動機。

參考來源

[編輯]
  1. ^ Thiel, K. and Przybilski, O.: Walter Thiel - Short life of a rocket scientist, 63rd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Naples, Italy, IAC-12-E4-3B, October, 4 2012.
  2. ^ 2.0 2.1 2.2 2.3 2.4 Neufeld, Michael J. The Rocket and the Reich: Peenemünde and the Coming of the Ballistic Missile Era.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5: 56, 80, 84, 142, 157. 
  3. ^ Dornberger, Walter. V2--Der Schuss ins Weltall. Esslingan: Bechtle Verlag. 1952 -- US translation V-2 Viking Press:New York, 1954: 27, 50, 53 (德語). 
  4. ^ International Space Hall of Fame :: New Mexico Museum of Space History :: Inductee Profi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www.nmspacemuseum.org
  5. ^ 5.0 5.1 Klee, Ernst; Merk, Otto. The Birth of the Missile:The Secrets of Peenemünde. Hamburg: Gerhard Stalling Verlag. 1963, English translation 1965: 117. 
  6. ^ Collier, Basil. The Battle of the V-Weapons, 1944-1945. Yorkshire: The Emfield Press. 1976: 24, 91 [1964]. ISBN 0-7057-0070-4. 
  7. ^ Pocock, Rowland F. German Guided Missil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67: 98. 
  8. ^ 存档副本.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