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志廟

座標22°46′54″N 120°29′34″E / 22.781730°N 120.492731°E / 22.781730; 120.49273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2°46′54″N 120°29′34″E / 22.781730°N 120.492731°E / 22.781730; 120.492731

白志廟
基本資訊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屏東縣里港鄉過江村
主神白志公
例祭農曆五月初四
地圖
地圖

白志廟,舊稱白廟,全稱過江白志公廟,是位於屏東縣里港鄉過江村的廟宇,原先供奉張丙事件中在阿里港閩客械鬥死亡的六堆民兵,後來改為主祀當地一位善於醫術者「阿志伯」。

歷史

[編輯]

臺灣清治時期,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月,燕巢角宿村的許成響應張丙,以「將滅粵民」為口號。六堆遂推舉曾偉中為大總理、監生李定觀為副總理。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1833年1月21日),由武洛、高樹、大路關庄組成的右堆中軍,進攻阿里港,遭土庫庄閩南人馬力為首抵抗。此戰株連無辜,閩南族群死亡達二千餘人,棄屍遍野,合葬於北門埔萬人堆,建祠以作慰靈,人稱「紅廟」;六堆民兵死者也在阿里港立祠供奉,喚作「白廟」。[1]

閩南族群的大量死亡,讓六堆也受到清廷處罰。李定觀在西勢忠義祠前處決,曾偉中則在押解北京途中被毒死,其他客家人入罪者上百人。第一位台灣客家進士黃驤雲雖人不在家鄉,也被閩南人指控為主謀,只好找黃霆三、幸阿双這兩位家丁頂罪送死,事後瀰濃廣興庄設安樂壇祭拜這兩名家丁。[1]

臺灣日治時期,有一名脾氣古怪、又精通醫術、暱稱「阿志伯」(或「志伯仔」)的人在白廟居住,經常為村民免費治療,還醫好庄長菊山計次郎之子。志伯仔逝世後,村民就將廟改叫「白志廟」,為其雕塑神像奉厝,並成立名為「白廟公會」的祭祀團體,此廟香火才慢慢興盛。[2][3]

菊山庄長曾重修白廟,並把散落的無主骨骸集中安葬在此廟[3]

1952年《聯合報副刊》的台灣地方故事,則寫有一位名為野村武雄的新任庄長於1939年夏天封閉了此廟。不久,兒子野村碩光在放學途中經過白廟西側的駱駝橋,被一位綽號叫「土成仔」的人偷推跌下重傷,鄉民就說是神罰。土成仔還聯合當地醫師莊金仁騙野村庄長要從此廟求神藥,兒子的腿傷才會好。之後庄長兒子傷好,庄長因此信仰白志公,也開放廟給村民祭拜。但土成仔一次喝醉後說溜嘴,莊醫師和土成仔就被抓,廟也再封了。[4]

而日治時期現實生活中的野村武雄,實則為臺北電信局通信課交通主事,未曾在屏東郡里港庄擔任公職[5]

此廟在現今里港鄉過江社區活動中心旁,與紅廟相距約三、四百公尺[2]。在1999、2000年報導時,當地人對兩廟由來已不清楚,當地還有耆老以為當時械鬥死亡的客家人埋在紅廟附近、閩南人放在白廟後面[3][6]

題目塔

[編輯]

昭和十九年(1944年),高雄州屏東郡里港庄長菊山計次郎於廟塚上方豎立題目塔

祭祀

[編輯]

對里港人而言,白廟所供奉的客家先民相當於仇敵,過去也沒有什麼人管理或祭典,直到志伯仔去世後才改變[2]

端午前夕,當地鄉民會在此辦桌,以粽子祭拜,為地方求平安。因傳說志伯仔在端午節前一天出生,其生平最愛吃檳榔和粽子。[3]

參考

[編輯]
  1. ^ 1.0 1.1 施家順、黃森松、邱春美. 〈美濃開莊初期的信仰〉. 《建置六堆客家數位藝文館計畫(一)》.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8-11-27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郭靜慧. 閩客兩族混戰 廟宇紅白對抗. 《自由時報》. 2000-11-13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翁禎霞. 傳說廟神「志伯仔」 生平最愛吃粽子、檳榔 里港白廟 昨飄粽香. 《聯合報》. 2000-06-06 (中文(臺灣)). 
  4. ^ 文有光. 台灣地方故事 白廟. 《聯合報》. 1952-10-13 (中文(臺灣)). 
  5. ^ 野村武雄.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中文(臺灣)). 
  6. ^ 翁禎霞. 台灣真奇廟 紅廟、白廟 事關閩客械鬥. 《聯合報》. 1999-11-1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