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皇甫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皇甫璠(?—577年),字景瑜安定郡三水縣(今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編輯]

皇甫璠家族世代為中原以西地區有聲望的族姓,後來遷居到京兆郡。皇甫璠的父親皇甫和是雍州治中大統末年,追贈皇甫和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涇州刺史[1][2]

皇甫璠從小忠厚嚴謹,有才幹謀略。永安年間,皇甫璠被徵辟出任州都督宇文泰出任雍州牧時,皇甫璠補任主薄,因為辦事勤勞受到賞識,經常受到褒獎。大統四年(538年),皇甫璠被引薦出任丞相府行參軍,很快轉任田曹參軍東閣祭酒,加散騎侍郎,稍微升任兼太常少卿都水使者,歷任蕃部、兵部、虞部、民部、吏部等各曹郎中。北周六官建立,皇甫璠出任計部下大夫[3][4]

周孝閔帝宇文覺即位,皇甫璠轉任守廟下大夫,獲選任為東道大使,巡視安撫州防。皇甫璠很快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長樂縣子,食邑五百戶,出任玉壁總管府長史。保定年間,皇甫璠升任鴻州刺史,又入朝出任小納言,不久出任隴右總管府司馬,轉任陝州總管府長史,又出任蕃部中大夫,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4],再度出任隴右總管府長史。皇甫璠性情平和,小心遵守法度,安分堅守志向,總是以清白自居,當時稱他為善人[5][6]

建德元年(572年),皇甫璠出任民部中大夫,建德三年(574年),皇甫璠出任隨州刺史,他的行政寬大仁愛,百姓安定。當年,朝廷增加皇甫璠食邑總計二千戶。建德六年(577年),皇甫璠在隨州刺史任內去世,朝廷贈予二州刺史,諡號[7][6]

家庭[編輯]

祖父[編輯]

  • 皇甫重華,北魏使持節、龍驤將軍、梁州剌史[8]

父親[編輯]

  • 皇甫和,北魏雍州贊治,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膠涇二州刺史[8][9]

兒子[編輯]

  • 皇甫諒,北周大都督、吏部下大夫、長樂縣子
  • 皇甫誕,隋朝儀同三司、并州總管府司馬,贈柱國、左光祿大夫,封弘義郡公,食邑五千戶,諡號明公[8]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39》,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70》,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一》:皇甫璠,字景瑜,安定三水人也。世為西州著姓,後徙居京兆焉。父和,本州治中。大統末,追贈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涇州刺史。
  2. ^ 《北史·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皇甫璠字景瑜,安定三水人也。世為西州著姓,後徙居京兆。父和,本州中從事。大統末,追贈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涇州刺史。
  3. ^ 《周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一》:璠少忠謹,有幹略。永安中,辟州都督。太祖為牧,補主薄。以勤事被知,每蒙褒賞。大統四年,引為丞相府行參軍。尋轉田曹參軍、東閣祭酒,加散騎侍郎。稍遷兼太常少卿、都水使者,歷蕃部、兵部、虞部、民部、吏部等諸曹郎中。六官建,拜計部下大夫。
  4. ^ 4.0 4.1 《北史·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璠少忠謹,有幹略。永安中,辟州都督。周文帝為牧,補主簿,以勤事被知。大統四年,引為丞相府行參軍。周孝閔帝踐祚,為守廟下大夫、長樂縣子。保定中,為鴻州刺史,入為小納言。累遷蕃部中大夫,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5. ^ 《周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一》:孝閔帝踐阼,轉守廟下大夫。以選為東道大使,撫巡州防。尋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長樂縣子,邑五百戶。出為玉壁總管府長史。保定中,遷鴻州刺史,入為小納言。俄除隴右總管府司馬,轉陝州總管府長史。征拜蕃部中大夫,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復出為隴右總管府長史。璠性平和,小心奉法,安分守志,恆以清白自處。當時號為善人。
  6. ^ 6.0 6.1 《北史·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璠性平和,小心奉法,安貞守志,恆以清白自處,當時稱為善人。建德三年,為隨州刺史,政存簡惠,百姓安之。卒官,贈交、渭二州刺史,諡曰恭。
  7. ^ 《周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一》:建德元年,除民部中大夫。三年,授隨州刺史。政存簡惠,百姓安之。其年,增邑並前二千戶。六年,卒於位。贈交渭二州刺史。諡曰恭。子諒,少知名。大象中,位至吏部下大夫。
  8. ^ 8.0 8.1 8.2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四·隨柱國左光祿大夫弘義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夫素秋肅煞,勁草標於疾風;叔世艱虞,忠臣彰於赴難。銜須授命,結纓殉國,英聲煥乎記牒,徽烈著於旂常,豈若釁起蕭牆,禍生蕃翰,強逾七國,勢重三監,其有蹈水火而不辭,臨鋒刃而莫顧,激清風於後葉,抗名節於當時者,見之弘義明公矣。 君諱誕,字玄憲,安定朝那人也。昔立效長丘,樹績東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耏門,是以車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勛德,銘功衛鼎,騰美晉鍾,盛族冠於國高,華宗邁於欒卻,備在史牒,可略言焉。曾祖重華,使持節、龍驤將軍、梁州剌史。潤木暉山,方重價於趙璧;媚川照闕,曜奇采於隨珠。祖和,雍州贊治,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膠、涇二州刺史。高衢將騁,遽夭追風之足;扶搖始摶,早墜垂天之羽。父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隨州刺史、長樂恭侯。橫劍梐枑,威重冠軍;析瑞蕃條,聲高渤海。 公量包申伯,稟嵩山之秀氣;材兼蕭相,降昴緯之淑精。據德依仁,居貞體道。含章表質,詎待變於朱藍;恭孝為基,寧取訓於橋梓。鋒剸犀象,百練挺於昆吾;翼掩鴛鴻,九萬奮於溟海。博韜胥產,文瞻卿雲,孝窮溫凊之方,忠盡匡救之道。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晉君;類荀攸之宏圖,見知魏主。斯故包羅眾藝,囊括群英者也。起家除周畢王府長史,策名蕃牧,則位重首寮;袨服睢陽,則譽光上客。既而蒼精委馭,炎運啟圖,作貳邊服,實資令望,授廣州長史。悅近來遠,變輕訬於雕題;伐叛懷柔,漸淳化於緩耳。蜀王地處維城,寄深磐石,建旟玉壘,作鎮銅梁,妙擇奇才,以為僚佐,授公益州總管府司法。昔梁孝開國,首辟鄒陽,燕昭建邦,肇徵郭隗。故得馳令問於碣館,播芳猷於平台,以古方今,彼此一也。尋除尚書比部侍郎,轉刑部侍郎。趍步紫庭,光映朝列;折旋丹地,譽重周行。俄遷治書侍御史。彈違糾慝,時絕權豪;霜簡直繩,俗寢貪競。 隨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咒網泣辜,情存緩獄。授大理少卿。公巨細必察,同張季之聽理;寬猛相濟,比於公之無冤。但禮闈務殷,樞轄寄重,允膺此職,實難其人。授尚書右丞,洞明政術,深曉治方,臧否自分,條目咸理。丁母憂去職。哀慟里閭,鄰人為之罷社;悲感衢路,行客以之輟歌。孝德則師範彝倫,精誠則貫徹幽顯,雖高曾之至性,何以加焉。尋詔奪情,復其舊任。於時山東之地,俗升民澆,雖預編民,未行聲教。詔公持節為河北河南道安撫大使,仍賜米五百石、絹五百匹。公輶軒布政,美冠皇華之篇;擁節觀風,榮甚繡衣之使。事訖反命,授尚書左丞。然并州地處參墟,城臨晉水,作固同於西蜀,設險類於東秦,實山河之要衝,信蕃服之襟帶。授公并州總管府司馬,加儀同三司。公贊務大邦,聲名藉甚,精民感化,黠吏畏威。 屬文帝劍璽空留,鑾蹕莫反,楊諒率太原之甲,擁河朔之兵。方叔段之作亂京城,同州吁之挻禍濮上,雖無當璧之地,乃懷奪宗之心。公備說安危,具陳逆順,翻納魏勃之策,反被王悍之災。仁壽四年九月,溘從運往,春秋五十有一。萬機起殲良之嘆,百辟興喪予之悲,切孔氏之山頹,痛楊君之棟折。贈柱國、左光祿大夫,封弘義郡公,食邑五千戶,諡曰明公,禮也。喪事所須,隨由資給,賜帛五千段,粟三千石。 惟公溫潤成性,夙表白虹之珍;黼黻為文,幼挺雕龍之采。行已窮於六本,蘊德包於四科,延閣曲台之奇書,鴻都石渠之秘說,莫不尋其枝葉,踐其隩隅。譬越箭達犀,飾之以括羽;楚金切玉,加之以磨礲。救乏同於指囷,親識待其舉火,進賢方於推轂,知已俟以彈冠。存信舍原,黃金賤於然諾;忘身殉難,性命輕於鴻毛。齊大小於沖襟,混寵辱於靈府,可謂楷模雅俗,冠冕時雄者也。方當亮采泰階,參綜機務,豈謂世逢多故,運屬道消,未展經邦之謀,奄鍾非命之酷。世子民部尚書上柱國滑國公無逸以為,邢山之下,莫識祭仲之墳;平陵之東,誰知子孟之墓。乃雕戈勒石,騰實飛聲,樹之康衢,永表芳烈。庶葛亮之隴,鍾生禁之以樵蘇;賈逵之碑,魏君嘆之以不朽。乃為銘曰: 殷後華宗,名卿胄系。人物代德,衣冠重世。逢時翼主,膺期佐帝。運策經綸,執鈞匡濟。門承積慶,世挺偉人。夜光愧寶,朝采慚珍。雲中比陸,日下方荀。抑揚元輔,參贊機鈞。玉葉東封,貳圖北啟。伏奏青蒲,曳裾朱邸。名馳碣石,聲高建禮。珥筆憲台,握蘭文陛。分星裂士,建侯開國。輔藉正人,相資懿德。中台輟務,晉陽就職。望重府朝,譽聞宸極。亂階蔓草,災生剪桐。成師構難,太叔興戎。建德效節,夷吾盡忠。命屯道著,身歿名隆。牛亭始卜,馬獦初封。翠碑刻鳳,丹旆圖龍。煙橫古樹,雲鎖喬松。敬銘盛德,永播笙鏞。
  9. ^ 劉文 / 杜鎮. 《陕西新见唐朝墓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22年2月: 34–35. ISBN 9787551825757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