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碭山女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碭山女屍是2001年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碭山梨園小區建築工地出土的一具清朝女屍。該女屍出土時身穿官服、脖子上有兩道劍傷。[1]

出土歷史

[編輯]

棺木

[編輯]

2001年3月,碭山梨園小區建築工地一輛挖土機作業時在4米多深的地下發現一座清朝雙棺墓,分別為一號棺和二號棺。該墓兩棺相距一米,二號棺為一個單棺,棺材內屍體已腐。一號棺外有兩,內有一棺,的材料為柏樹木材的材料為楠木。外槨部分腐朽,中槨長291厘米,寬218厘米,高149厘米;內棺長241厘米,寬70厘米,高75厘米。內棺和中槨,中槨與外槨之間有兩層厚約40厘米的石灰層,外槨之外有30厘米厚的膠泥層。棺內有麝香、冰片、乳香、燈芯草等中草藥。[1]

女屍

[編輯]

一號棺內出土一具女屍,即為碭山女屍。該女屍長164公分,重44公斤,纏足,足長不到15公分。指甲塗有紅色指甲油。女屍上蓋羅巾被,下鋪絲綿褥,身着朝服補服、燕服、便服。女屍的喉部有橫、縱兩條呈T字狀的傷痕。醫學專家鑑定該傷痕應該是雙刃劍類刺器所導致。女屍的臀部尾骨上長着一個肉囊。女屍的結腸內有殘存的消化物,其身份無法判定。[2][1]女屍出土後,蕭縣博物館請來8名徐州醫學院醫學專家會診,並參照處理馬王堆漢墓女屍的專家徐含英的意見研究制定保護處理方案。女屍躺在一個密封的10毫米厚的玻璃棺,裏面放置一些福爾馬林[1]2006年底,趙成文給碭山女戶進行面相復原。[3]

衣物

[編輯]

2001年5月22號,蕭縣博物館又請來4名南京博物館專家,協助對女屍的衣物進行保護。[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两百多年尸身不腐:安徽砀山女尸身份不平凡. 安徽商報. [2022-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5). 
  2. ^ 徐靜著,人類未解之謎,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01,第169頁
  3. ^ 徐憲江主編,中國歷代未解之謎·清 民國卷,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01,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