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紀多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紀多納(英語:Donald MacIver客家話Ki Tô-na̍p;1852年—1910年),一譯麥愛華馬西偉,是英國長老會差會的一位牧師和來華傳教士。他也是來潮汕地區的先鋒傳教士之一,曾編寫過世界上第一部客語白話字字典。

紀多納是蘇格蘭人,早期就讀於阿伯丁大學。1879年,正在唸書的紀多納受回國述職的施饒理牧師的感召,前往潮汕地區傳教。他的另一位同窗李威廉(William Riddel,一譯列德)則在翌年到達。

他們最初居住在揭西縣五雲鎮的上洞村,但發現該地區太小,便搬到五經富區(今屬揭西縣)去。一位名叫曾稅伯(Zam Shui-pok)老人給他們提供了住處。五經富區被他們當做傳教中心,教徒迅速增加。紀多納和李威廉還致力於公益事業,相繼建立了福音學院、神學院(觀豐書院)、男校(道濟學校)、女校(五育女子學校)等機構,為當地的文化、教育、醫療和衛生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1897年,紀多納探采豐順八鄉火灘洞礦,發現了金礦。本欲開採,但被當地鄉民抗爭阻止。[1]

紀多納對客家語頗有研究。他在傳教之時走遍了粵東閩西客家人的聚居地,潛心搜集客家語的材料。1905年,在當地人士彭景高的幫助下,紀多納出版了《客英詞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akka-dialect as spoken in Kwang-tung Province)。這是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客家語白話字字典。1926年,又由同工瑪堅繡(Murdo C. Mackenzie)在彭景高、黃衡(黃兆衡,Vong Chheu-fen)的幫助下增補重刊。

1909年,紀多納請假回國述職,適逢來華三十年,離去前當地教會開會紀念,表示感謝。本欲假滿繼續來華,但卻在翌年突然病逝於家中。他逝世的消息傳到中國後,當地教徒都深表哀悼。育有一子三女,兒子也成為了傳教士。[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2. ^ 汕頭市檔案館所藏《紀多納牧師小傳》:「紀牧師諱多納,大英蘇葛蘭人也。溯其生長祖國,才學超群,蒙救主啟迪,救人心切,爰於一千八百七十九年來至潮州。其時潮音、客屬已有教會,故立志專習客音,以便傳道客屬教會。而大小學堂次第設立,規模與典章多由手定。牧師不第勤勞教授,而宣化開堂,引人歸主,猶為懇切。故舉凡韓江上流,北抵汀州府屬,西至惠州之海陸豐等處,凡客人之地,足跡莫不遍及。而於大會總會分合要務,設立規條,更常留心注意。餘暇即編輯客音字彙字典,裨益西人之學客音者,其功非淺。而師母相助,教諸婦女,不辭勞瘁。迨至一千九百有九年回國,適屆來華三十年之期,開會紀念,以申感戴。原冀假滿重來,襄理會務,乃主旨莫測,遽於一千九百有十年在家溘然長逝,警電飛傳,殊深哀悼。所遺師母及一子三女在家,未免憂傷,其子既由道學院畢業。所望能繼父志,想牧師畢工息勞,完全終始,教澤昭垂千古,爰敘傳略,以志景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