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紫砂陶茶壺
清代陳鳴遠款紫砂乾果,現藏蘇州博物館

紫砂陶是紫砂泥製成的陶製品,主要作品多是茶壺及配套用品如茶杯等。

概述[編輯]

紫砂土是中國宜興特有的陶土。可以用於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藏在岩石層下,分佈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的厚度為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紫砂壺的泥原料有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

紫砂的「紫」是因為其製品表面隱含着若有似無的紫光;「砂」則是紫砂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紫砂土含有氧化鐵、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鉛、氧化錳等多種化學成分,胎土屬高嶺土石英雲母類型。適中的礦物、化學組合、顆粒等的配合使紫砂陶吸水率低於百分之二,氣孔率在一般的陶器和瓷器之間。紫砂泥可塑性強,製作時粘合力較強但又不會粘住工具和手。乾燥收縮率小,所以茶壺的口蓋能做到緊密結合,甚至能將壺蓋提起就能提起整個壺紫砂泥不需要添加其它配料就能單獨製作陶器。

紫砂陶外部不施,經1100~1180℃燒成,根據調配方法及燒制溫度氣氛的差異,紫砂陶可呈現天青栗色暗肝梨皮米黃硃砂紫海棠紅青灰、墨綠等色。紫砂陶成品有雙重氣孔結構:閉口氣孔是製品內部的氣孔群;開口氣孔是包裹在制品周圍的氣孔群。紫砂壺遇熱時(如用沸水淋),壺身細微的氣孔會自動張開,將胎土內貯藏的東西吐出來。因此用久了的紫砂壺,由於將部分茶吸收在壺裏,即使是不放茶葉將普通的開水衝進去也能泡出淡淡的茶。

由於正宗的紫砂土只有宜興才有,經過幾百年的開採已經逐漸減少,現在紫砂泥價格飛漲,絕大部分泥料現在僅用於製作用料較少的紫砂壺,而非花盆等器皿。 同時現存的古代紫砂壺製品在拍賣場上的價格也日益高漲。

製作過程[編輯]

從礦層中開採出的紫泥,經過露天攤曬風化使其鬆散,然後經過兩次粉碎,再用風力篩選。篩選後得到的泥灰由攪拌機攪成涇泥。涇泥堆放陳腐處理後進行真空練泥,製成可供制坯用的熟泥。技師們為了調整產品色澤,還會將幾種泥土混合使用並加入小量礦物質。紫砂泥練和製備過程用水的水質十分講究,用水會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

熟泥製成後就可以製作茶壺了。製作工具有數十種之多。製作泥坯後再拿去燒制。古代燒制紫砂陶器的窯爐大多是龍窯。龍窯上有一排排放燃料的小洞,燃料則使用松柴。現代普遍使用倒焰窯隧道窯,並改用煤、柴油、汽油和液化氣等作為燃料,並有設備方便控制溫度。燒制紫砂陶器需在攝氏一千度以上,就是所謂的「千度成陶」,成品的顏色深淺和具體溫度成正比。

藝術特色[編輯]

紫砂茶具主要是紫砂茶壺,兼有其他茶具。用紫砂壺泡茶不失茶的原味,氣孔較大,吸水率大於2%,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紫砂陶除了它的沖茶的實用性外還兼具藝術性。能工巧匠們發揮他們的創意,將藝術融入到紫砂壺上。他們對紫砂壺的修飾方法除陶刻之外,還有捏塑彩繪鑲嵌貼花調砂泥繪印板等等。而鑲嵌就分為色泥鑲嵌瓷珠釉珠鑲嵌、螺鈿玉石鑲嵌、金銀絲鑲嵌等。

宜興的紫砂茶壺技師人才輩出,數百年來製作了不少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茶壺,成為品茶愛好者的收藏品。

文人對紫砂陶也有偏愛之情。梅堯臣曾作詩:「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歐陽修則感嘆:「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情。」[1]

歷史沿革[編輯]

宋代至明代正德年間[編輯]

這段時期紫砂壺屬於初創階段,出品比較簡單。宋代詩人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的詩詞中,都有提及紫砂茶具。明正德年間較有名的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編輯]

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是宜興紫砂技術的成熟時期。先有董翰趙梁元暢時鵬等人並稱「四大家」,繼有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稱「三大家」。制壺技法也大為改進,槌片、圍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鑲接成型法等新技術湧現。

明末至清代[編輯]

明朝末年至清朝雍乾年間(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初期)紫砂工藝發展向裝飾紋樣,花樣圖案造型等改進。著名作品有明末項聖思所作「桃杯」,陳鳴遠陳鴻壽邵大亨等名家湧現。

近代和現代[編輯]

近代和現代紫砂陶從泥料質地到工藝流程都有新的發展。黃玉麟裴石民朱可心顧景舟蔣蓉汪寅仙等都是制壺名家。[2]

近況[編輯]

正宗紫砂土只在宜興才有,歷代的紫砂壺的原料質量都有下降趨勢,到了2000年代以後紫砂土更是將近枯竭。自1990年代末,中國國內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紫砂壺的需求量也日漸增大。除了紫砂壺在拍賣行拍賣價格日漸高昂外,不少商人將一些普通陶土加入礦物質製作成外觀類似紫砂陶的茶具。更有商人將紫砂概念運用到飯鍋中,利用廣東人喜歡煲湯的習俗,製作出所謂的「紫砂煲」,方法與前述類紫砂茶具類似。[3]

官方網站[編輯]

參考[編輯]

  1. ^ 诗文千古话紫砂. [2010-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3). 
  2. ^ 宜興紫砂陶史記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15.
  3. ^ 被曝“名不副实” 美的紫砂煲接受退货.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