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約瑟夫·基希涅夫斯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約瑟夫·基希涅夫斯基
出生伯爾齊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布加勒斯特 編輯維基數據
母校
職業政治人物新聞工作者 編輯維基數據
政黨羅馬尼亞共產黨 編輯維基數據

約瑟夫·基希涅夫斯基羅馬尼亞語Iosif Chişinevschi),原名雅各布·羅伊特曼羅馬尼亞語Jakob Roitman;1905年12月26日—1963年),猶太人,莫斯科派,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羅馬尼亞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負責意識形態工作,被形容為「莫斯科在羅馬尼亞的右手」。[1][2]

生平

[編輯]

1905年,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比薩拉比亞省的伯爾茲

1923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聯盟。

1928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後被捕入獄。

1930年,獲釋後赴蘇聯,在共產國際的國際列寧學院進修。

1932年,回到羅馬尼亞,重組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的宣傳鼓動機關。

1933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雅西州委員會書記,之後再次逮捕。

1934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鼓動部部長和布加勒斯特市黨委組織局主席。

1936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

1938年,任羅共中央政治教育部部長。

1941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布加勒斯特市委員會書記。6月第三次被捕。

1944年,八·二三武裝起義爆發,獲釋出獄。

1944年,任羅馬尼亞全國民主陣線總書記。

1945年,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

1947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機關報《火花報》編輯委員會委員。

1948年,任羅馬尼亞人民民主陣線全國委員會總書記。

1948年,為工人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負責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外交政策部和中央行政機關部的工作。10月,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分管文化和宣傳。

1949年,任羅馬尼亞和蘇聯友好協會全國理事會成員。

1950年,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組織局委員、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分管文化和科學工作。

1952年,參與揭發和批判「波克爾—盧卡反黨分裂集團」,中央全會改組了書記處,負責監督宣傳部、外交政策部、國際部、行政機關部和武裝部隊總政治部的工作。

1954年,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

1955年,在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全會上再次任中央委員會書記。12月,為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主管意識形態、公、檢、法和軍事工作。

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負責宣傳鼓動、科學、文化、對外關係、國際共運、計劃、財政和貿易以及婦女等中央部門,同時還監督總檢察院和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司法系統。

1957年,被定為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內斯庫分裂主義集團,被貶為教育和文化部經濟教學部主任。

1963年,逝世。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