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署
美國政府機構 | |
---|---|
美國新聞署 | |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英文)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53年8月1日 |
解散時間 | 1999年10月1日 |
後繼機構 | 美國國務院 廣播理事會 |
機構類型 | 資訊部[*]、美國政府獨立機構、已廢止政府機構[*] |
機構駐地 |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
美國新聞署(英語: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縮寫為USIA),中文簡稱「美新署」,是一個支持美國外交政策和國家海外利益的獨立外交事務機構,成立於1953年,直屬白宮管轄,署長由美國總統任命。1999年,美國新聞署撤銷,其對外廣播職能由新成立的廣播理事會繼承,非廣播業務則由美國國務院公眾外交暨公共事務次卿負責管理。
概況
[編輯]1953年,美國總統懷特·艾森豪威爾認識到執行美國心理宣傳政策的各部門缺乏有效溝通、並嚴重弱化了海外資訊項目的有效性,因而將國務院下轄的國際資訊署的對外資訊與交流功能與共同安全署(Mutu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及技術合作署(Technical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的海外資訊宣傳功能結合起來,在1953年8月1日創建了獨立於國務院之外的美國新聞署[1]。
在美國新聞署成立之初,艾森豪威爾要求美新署「通過各種傳播技術,向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提供證據來證明:美國的目標和政策就是與他們和睦相處,並且將會有力地促進他們對自由、進步以及和平的合法訴求」。美新署在其46年的歷史中,在「講述美國的故事」(「Tell America's stories」)這一宣傳口號下,緊密配合美國的外交政策,發揮其國際傳播和交流功能,對外宣傳美國的政策及價值觀,成為美國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2]。
在美國新聞署成立初期,國務院仍然負責管理對外教育交流項目;但美國新聞署利用其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機構——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簡稱為USIS、美新處),在所駐國承擔對外教育交流項目的具體工作。到1970年代,對外教育交流項目完全併入美國新聞署,對外資訊宣傳和文化教育交流工作最終得以重新融合[1]。然而美國新聞處在海外有時亦成為攻擊目標,例如1970年代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及1980年代釜山美國文化院放火事件。
隨着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對外宣傳活動亦喪失了最明確的對象。美國政府認為美國新聞署的主要使命已經結束,因而於1999年10月將其非廣播業務併入國務院,其廣播業務(包括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古巴廣播辦公室等)則交由新成立的廣播理事會負責[3]。另外,受《資訊與教育交流法案》(即「史密斯-蒙特法案」)制約,美國新聞署不得在美國國內傳播對外放送的訊息(廣播理事會及其後身美國國際媒體署旗下機構也受到此法案制約)[2]。
評價
[編輯]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J. Cull)在其所著《冷戰和美國新聞署:1945年至1989年的美國宣傳和公共外交》(The Cold War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American Propaganda and Public Diplomacy,1945—1989)中認為,「正是由於有了美國新聞署,世界得以了解美國的思想和文化。在沒有任何一個私人公司能夠在全球傳播資訊的時代,美新署成為了『全球化』的機構,在其所處時代的重大事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
在美國新聞署撤併後,有學者通過深入研究美新署在美國對外宣傳中發揮的影響力及其對美國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強烈建議美國政府應重建美新署或類似機構[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鄧峰. 美国对外宣传机构的演变. 上海交通大學. 2012-12-31 [2016-03-29].[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2.2 鄧峰,趙繼珂. 美国学术界对美国新闻署的研究综述. 冷戰國際史研究: 223-250. 2013 [2016-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volume=
被忽略 (幫助);|issue=
被忽略 (幫助) - ^ 3.0 3.1 黃友義. 从美国新闻署的兴衰看美国公共外交的演变. 鳳凰網. 公共外交季刊. 2010-09-01 [2016-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延伸閱讀
[編輯]- Bardos, Arthur, "'Public Diplomacy': An Old Art, a New Profes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Summer 2001
- Bogart, Leo, Premises For Propaganda: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s Operating Assumptions in the Cold War, ISBN 0-02-904390-5
- Cull, Nicholas J. "The Cold War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American Propaganda and Public Diplomacy, 1945–1989", ISBN 978-0-521-81997-8
- Gerits, Frank, 「Taking Off the Soft Power Lens: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in Cold War Belgium, 1950–195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ournal of Belgian History 42 (Dec. 2012), 10–49.
- Snow, Nancy, Propaganda, Inc.: Selling America's Culture to the World, ISBN 1-888363-74-6
- Kiehl, William P. (ed.) "America's Dialogue with the World", ISBN 0-9764391-1-5
- Sorensen, Thomas C. "Word War: 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 (1968) ISBN 3-530-82750-9 ISBN 978-3-530-82750-7
- Tobia, Simona "Advertising America.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in Italy (1945–1956)", LED Edizioni Universitarie, ISBN 978-88-7916-400-9
-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Commemoration Booklet Public Diplomacy: Looking Forward, Looking Back, Commemorative volume, 1999
- Yoshida, Yukihiko, Jane Barlow and Witaly Osins, ballet teachers who worked in postwar Japan, and their students, Pan-Asian Journal of Sports & Physical Education, Vol.3(Sep), 2012.
外部連結
[編輯]- 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相关记录. [2016-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30).
- 美国新闻署的纪念网站. [2016-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