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瑪兵棋推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格瑪兵棋推演 (Sigma war games)是 1960 年代美國國防部進行的一系列機密高級兵棋推演,目的在為迅速發展的越南戰爭制定戰略。這些兵推致力於複製中南半島當時的情況,並用於預測該地區未來的事件發展。幾乎斐一次的結果都是共產主義獲勝,或是導致美國國內出現示威抗議的僵局。

初始設置[編輯]

兵棋設置了代表國內外重要人士的高級官員,係依據他們的專業知識安排所要代表的對象。兵棋推演中由指定的控制人員監督雙方,互相敵對的藍隊和紅隊通常被指定為友軍和敵軍。然而,一些較小的隊伍有時會被歸入紅隊或藍隊,例如:紅隊時常包括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黃隊、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棕隊、代表越共的黑隊[1]和代表蘇聯的綠隊。 [2]

這些模擬的準備工作非常廣泛:多達45人的設計團隊負責場景的研發、並有30至35人實際參與兵推。每年有四到五次模擬活動,是從國務院中央情報局和主要軍事指揮部秘密徵求的。 [3]與其他戰爭規劃一樣,這些兵推會機密進行,其細節與結果也不會在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圈以外公開。

西格瑪I-62[編輯]

1962年2月,甘迺迪政府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些成員,對東南亞的局勢發展進行了兵推。兵棋推演總監指出,「看來紅色希望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獲勝,而藍色則希望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也不會失敗。」西格瑪 I-62 得出的結論是美國的干預不會成功。 [4] [5]這是第一場西格瑪兵棋推演。 [6]

西格瑪I-63[編輯]

西格瑪 I-63 於 1963 年春季進行,高級官員為紅隊和藍隊制定政策,而基層官員才是真正的參與者。 [2]

沙利文大使是參與者之一,他曾回憶《西格瑪I-63》的結局是虛構的1970年,50萬美軍在越南陷入僵局,美國發生徵兵騷亂。 [2]

西格瑪I-64[編輯]

B-52 轟炸北越。西格瑪兵推結果認為,空中武力對北越發動戰爭的能力影響不大。

Sigma I-64 進行於1964 年 4 月 6 日至 9 日期間[7],主要目的是測試升級後的越戰,包括逐漸增加的大規模轟炸。 [1]中國出重手干預韓戰是主要探討的因素之一。 [8]

兵棋推演結果摘要指出,對越南局勢的干預將為針對古巴的類似行動「奠定基礎」。由於越共叛亂活動在國際上可接受的秘密戰爭範圍內,因此對他們發動的公開戰爭將成為一場真正的戰爭。作為回應,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會改變對美國的冷戰局勢,轉為熱戰對抗,並且國內外的負面輿論將因此困擾美國。 [1]

結論的其中一部份是,空中武力對北越發動戰爭的能力幾乎沒有影響。 [9]儘管美國承諾派出 50 萬軍人參加越南戰爭,但共產主義被認為已經獲勝。 [10]

西格瑪II-64[編輯]

美國總統詹森和助手正在研究美國在南越的立場模型。

同年的 Sigma II-64 為 Sigma I-64 的續集, [1]它由蘭德公司設計、運行和仲裁。 [10]進行於 1964 年 9 月 8 日至 17 日之間[11],是為了回應美軍的三個擔憂:轟炸北越能夠影響其對越南南部叛亂分子的支持嗎?相反,轟炸會對南越有幫助嗎?是否能夠影響越南人民軍越共的聯合行動? [12]

總體而言,兵推結果令人沮喪。越南的農業經濟能夠自給自足,僅依靠進口外國援助來滿足其技術不足。 [12]由於遊戲規則與現實生活的計劃、事件密切相關,因此得出的結論是:為了召集需要的軍力,必須讓美國境內進入緊急狀態[1]人力增加的代價,將是減少國內政治支持度。 [13]若是沒有北部灣事件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便不足以提供局勢升級的正當性。 [1]最重要的是,Sigma II-64 的結果大大削弱了「逐漸升級的空中戰役可能導致美國勝利」的假設。 [14]實際的結論是,轟炸會增強北越的抵抗意志。 [8]

有人指出,詹森總統實際上可以在現實中複製藍隊的動作。 [1]然而兵推表明,通過不同程度的軍事侵略向共產黨發出信號是行不通的,因為敵對行動不斷升級。 [15]

西格瑪 I-65[編輯]

Sigma I-65 於 1965 年 5 月舉行。藍隊和紅隊的隊員都是較低級別的官員,而較高級別的顧問則為他們的團隊制定政策。人們對這種模擬知之甚少。 [2]

西格瑪II-65[編輯]

Sigma II-65於1965年7月26日至8月5日在參謀長聯席會議期間進行[16] 1965 年 8 月 5 日,馬克斯維爾·泰勒將軍預測,在越南作戰的共產黨將在年底前被擊敗。 [17] Sigma II-65 的最終版本報告於 8 月 20 日發佈。 [2]

Sigma II-65 兵棋推演的模擬結果與威廉·威斯特摩蘭將軍認為能夠結束戰爭的消耗戰戰略相矛盾。結果使得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開始懷疑這位將軍的專業知識。 [18]

西格瑪I-66[編輯]

Sigma I-66 於 1966 年 9 月上演。其重點是,如果共產黨人願意開始談判而不是戰鬥,則可以控制戰爭的降級。 [19]

西格瑪II-66[編輯]

Sigma II-66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主要是為了探討越南突然出現和平的影響。它進行的前提是:越南戰爭最終會導致共產黨的失敗。為了結束戰爭,胡志明向美國提出結束敵對行動的秘密提議。他要求的交換條件是結束轟炸行動、美軍從南部撤軍以及那裏的自由選舉。比賽結束時,越共被視為勝利者。 [20]

西格瑪 I-67 和西格瑪 II-67[編輯]

這兩次西格瑪兵棋推演均於 1967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7 日期間舉行。他們的重點是解決戰爭。 [21]

兵棋推演與現實的相似之處[編輯]

邊和空軍基地發生火災。西格瑪預測,共產黨將以轟炸機場反擊美國強化空中武力。

Sigma 的兵棋推演足夠真實,有幾個回合可以類比實際事件:

Sigma I-64 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 1964 年 6 月 15 日,一名美國飛行員被俘。 [22]正如副國務卿西摩·韋斯 (Seymour Weiss)曾批評 Sigma I-64道 :「最終俘獲一名美軍飛行員的概率很高,並將成為美國參與其中的『確切』證據。」 [1]恰巧在1964 年 6 月 6 日,現實中確實有一名美國海軍飛行員查爾斯·弗雷德里克·克魯斯曼 (Charles Frederick Klusmann)老撾被擊落並俘虜[23]

在 Sigma II-64 中,預測阮慶將軍將在 1965 年 4 月 1 日被迫下台。在現實生活中,反對阮慶的騷亂於 1964 年 11 月爆發,他被迫在 1965 年 2 月逃離祖國[22]

Sigma II-64 還預測共產黨將通過轟炸機場來反擊美軍空中武力。當真正的 1964 年 11 月 1 日到來時,越共首次炮擊峴港邊和的機場,摧毀了六架B-57 轟炸機[22]

1965 年 2 月 26 日根據 Sigma II-64 提議引入美國步兵的計劃實際上發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峴港登陸。無論是在模擬還是現實中,美國的目標都是保衛其空中資產。 [22]

1966年9月,法國總統戴高樂呼籲美國從越南撤軍[22]

Sigma II-64 場景的另一個要素是在Tchepone附近對美軍一個營進行致命伏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現實中,南越軍隊在 1971 年的藍山 719行動中,曾在 Tchepone 附近遭受重大傷亡。 [22]

海防港於 1972 年 5 月布雷[22]

曾任美國軍事安全顧問的著名軍事歷史學家麥克馬斯特,曾稱西格瑪兵推的結果為「令人毛骨悚然的預言」。 [24]

筆記[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llen, pp. 193–208.
  2. ^ 2.0 2.1 2.2 2.3 2.4 Gibbons, pp. 17–19.
  3. ^ Allen, pp. 31–32.
  4. ^ Ball, pp. 92–93.
  5. ^ Buzzanco, pp. 125–126.
  6. ^ Staff, p. C-34. Retrieved 15 November 2014.
  7. ^ Logevall, p. 123.
  8. ^ 8.0 8.1 Goldstein, pp. 141–142.
  9. ^ McNamara, VanDeMark, p. 153.
  10. ^ 10.0 10.1 Milne, pp. 145–146.
  11. ^ Allen, p. 196.
  12. ^ 12.0 12.1 Addington, pp. 80–81.
  13. ^ Fawcett, p. 28.
  14. ^ McMaster, p. 157.
  15. ^ Bakich, pp. 119–120.
  16. ^ Sorley, p. 213.
  17. ^ McNamara, VanDeMark, p. 208.
  18. ^ Addington, p. 94.
  19. ^ Gibbons, p. 387.
  20. ^ Allen, pp. 207–208.
  21. ^ Gibbons, p. 941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Allen, p. 206.
  23. ^ Valour awards for Charles Frederick Klusmann. Military Times. [4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1). 
  24. ^ McMaster, p. 283.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