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承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賈承讓
1968年山西大寨賈承讓(右前)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黨委副書記
任期
1977年3月-1979年12月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7年7月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
逝世1992年8月31日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
籍貫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
政黨中國共產黨

賈承讓(1917年7月—1992年8月31日),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1917年7月,賈承讓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給人打長工。1946年參加土地改革運動。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38-139。1950年,被評為山西省三等豐產模範。1953年,陳永貴組織新勝初級農業社時,賈承讓因曾參加冬學懂文化,被選為合作社會計,同時擔任黨支部委員[1]:1-3。在擔任會計期間,賈承讓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事跡,曾作為昔陽縣四級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典型事例[2]。1963年,大寨遭受特大洪災,陳永貴參加昔陽縣人代會被困在縣城。賈承讓組織幹部社員搶險救災,帶領搶救群眾生命和集體財產[3]。洪水退後又和陳永貴一起檢查核實災情,制定救災措施,組織救災隊伍[4]。他因此被中共山西省委評為「戰洪災模範」[5]

四清運動中,賈承讓的賬目經得起檢查,從而被譽為「萬筆清」[6]。1964年,賈承讓擔任大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和大隊長,分管大隊的財務和生產(至1976年)。制定了「定額管理」、「標兵工分」、「自報公議」等勞動管理制度。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全國掀起農業學大寨之風[7],陳永貴經常外出,大寨的日常工作便由賈承讓主持。1971年12月7日,時任大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大隊長賈承讓受邀,出席山東省農業工作會議,與會代表和幹部群眾共計3萬多[8]。1977年3月,經陳永貴推薦,賈承讓到大寨公社擔任黨委副書記(至1979年12月)[1]:138-139。1980年,賈承讓退休回到大寨。1982年11月,縣委書記掛帥、分管農業的副縣長親自坐鎮大寨,賈承讓以縣委工作組副組長的身份幫助大寨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9]。1992年8月31日,賈承讓病逝[10]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汾西文史资料. 山西省汾西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8. OCLC 62202621. 
  2. ^ 范銀懷著. 从大寨到大邱庄.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2013.10: 75. ISBN 978-7-80234-974-2. 
  3. ^ 田東照主編. 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 报告文学卷. 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 2009.01: 2–5. ISBN 978-7-5378-3166-6. 
  4. ^ 孔令賢著. 大寨沧桑.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5.08: 118–120. ISBN 7-80636-788-8. 
  5. ^ 王俊山主編;山西旅遊景區志叢書編委會編. 大寨风物志.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11: 122. ISBN 978-7-80598-853-5. 
  6. ^ 岳從欣著. 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基于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经验分析.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4.04: 115. ISBN 978-7-5154-0365-6. 
  7. ^ 王朝彬編著. 共和国的村庄.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9.09: 66–67. ISBN 978-7-5474-0016-6. 
  8. ^ 常連霆主編;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共山东编年史 第11卷.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5.02: 283. ISBN 978-7-209-08861-9. 
  9. ^ 光梅紅著. 集体化时期的村庄典型政治 以昔阳县大寨村为例.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02: 203. ISBN 978-7-5097-6709-2. 
  10. ^ 王俊山主編;山西旅遊景區志叢書編委會編. 大寨风物志.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11: 59–60. ISBN 978-7-80598-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