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鄭家木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家木橋曾是中國上海洋涇浜上的一座橋樑,位置在今黃浦區延安東路福建中路、福建南路交匯處。洋涇浜河道填埋後,鄭家木橋已不復存在。

歷史

[編輯]

監理會橋

[編輯]

1850年,監理會的先鋒傳教士戴樂醫生、秦右二人在上海北門以西的洋涇浜岸邊建造該會在華的第一座禮拜堂,名為福音堂。戴樂醫生出資修建了一座跨洋涇浜的木橋,使城內的信徒方便來到該堂禮拜。這座木橋長10米、寬4米,稱為泰勒氏橋或監理會橋。這座木橋在正對北門的三茅閣橋以西,也是洋涇浜上的第二座橋樑。

1853年,小刀會起義爆發。由於泰勒氏橋距離縣城不遠,木橋時常成為清軍和小刀會交戰的地點。這時,英國駐上海領事下令拆除了洋涇浜上的幾座橋樑,以阻止戰火蔓延到租界。

鄭家木橋

[編輯]

小刀會起義平定後,1856年,租界當局在泰勒氏橋原址重建了一座新木橋。當時,原先居住在外咸瓜街一帶的福建人,被遷移到福建路一帶。陳姓是福建大姓,於是泰勒氏橋被稱為陳家木橋或鄭家木橋。

消失

[編輯]

1914年-1915年,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合作,進行填河築路,填埋洋涇浜,形成一條東西向通衢大道,定名為愛多亞路。洋涇浜上的原有多座橋樑,遂全部消失,成為歷史。但位於橋南法租界內的鄭家木橋路(今福建南路)地名仍然保留,直到1943年收回租界時才改名。

鄭家木橋小癟三

[編輯]

由於鄭家木橋地處英、法租界的分界線,曾經是無正當職業的流氓歹徒聚集之地,其中最著名者包括黃金榮、丁順華、程子卿[1]

參考

[編輯]
  1. ^ 張姚俊:閒話「鄭家木橋小癟三」,檔案春秋,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