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則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則廉(清嘉慶十七年-光緒二十年,即西元1812年—1894年),字砥堂,號蒲溪,直隸香河縣人。晚清官員。

生平[編輯]

道光十八年(1838年)與曾國藩李文玕李鴻章之父)同中三甲進士。外放四川知縣。任職期間,他目睹官場之腐敗,社會之黑暗,十分傷心,發誓不再為官,於是以家中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料為由,請調天津府儒學教授獲准。後眼見清朝日益腐敗,對外喪權辱國,因此在同治元年(1862年)以50歲辭職還鄉,並在家鄉結廬施教,直至歸西。

陳則廉生性耿直,不畏權貴。傳李鴻章父親去世後,需請與父親同輩且有名望的人為其父親「點主」,於是想請有世叔之輩份的陳則廉為其點主。陳則廉則因厭惡李鴻章崇洋媚外、喪權辱國而「三拒李鴻章」,最後李鴻章只好親自前往,並採取軟硬兼施之計,方才得逞。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