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雄邊子弟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雄邊子弟兵唐朝四川地方的一種民兵唐文宗大和四年至六年(830—832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置。每二百戶取一人,使其習戰,平時務農,有事則戰,稱為「雄邊子弟」。

精兵稱為南燕保義、保惠,兩河慕義,左右速弩;騎士稱為飛星、鷙擊、奇鋒,流電、霆聲、突騎,共組成11軍[1]。一說精兵、騎士和雄邊子弟兵是同時並存的兩種軍隊。雄邊子弟兵是簡點的民兵,精兵、騎士則由雄邊子弟、北方太兵和四川其它軍隊組成。

參考書目[編輯]

  1.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李德裕]]》. [201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