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魏良輔(1522年以前—約1586年)[1]:39,字尚泉明代戲曲家、戲曲改革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被後人奉為「立昆之宗」,有「曲聖」的美譽,著作有《南詞引正》。

千燈鎮顧堅紀念館內懸掛的文徵明手錄魏良輔《南詞引正

生平[編輯]

魏良輔先習北曲,按餘懷《寄暢園聞歌記》,魏良輔在學習北曲時因為比不過王友山,才「退而鏤心南曲」[2]。在明代,他的家鄉南昌盛行弋陽腔,不喜歡這種唱腔的他來到了江蘇太倉,在這裏,他以曲會友,結識了許多當時的南曲名家如過雲適張野塘等人。後來,他在這些人的協助下,將當時流行的海鹽腔餘姚腔與太倉、崑山一帶的土腔進行了梳理和融合,創造出「啟口輕圓、收音純細」,講究「轉喉押調」、「字正腔圓」,唱出「曲情理趣」的「水磨腔」[3],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崑劇」、「崑曲」,時稱「吳中新樂」。除此之外,他也對伴奏樂器進行了改革,在原來單調的弦索、彭板伴奏中,加入了笛、簫、笙和琵琶等樂器,使得崑腔的發展更加成熟、完備。

女婿與傳人[編輯]

在魏良輔的影響下,他的助手和傳人也同樣對崑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較突出的有張野塘和梁辰魚:張野塘原為發配太倉的戍卒,精通「北曲」,魏良輔愛其之才,不嫌棄他戍卒之身,將女兒嫁與他;魏良輔開創水磨腔後,當時曲人紛紛「願出良輔下」,梁辰魚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學生代表,他的《浣紗記》,被認為是崑曲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作品。

著作[編輯]

南詞引正

紀念郵戳[編輯]

2004年6月28日,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蘇州召開期間,江蘇太倉雙鳳少年郵局啟用「立昆之宗魏良輔」郵戳,圖案配以畫家馬伯樂繪製的《魏良輔開創水磨腔》。

籍貫與職業[編輯]

關於魏良輔的出身地與職業,存在兩種說法:一說為南昌縣陶竹(今蓮塘一帶),職業為曲師樂工;一說為新建縣松湖,嘉靖五年進士,曾任山東左市政使。曲藝學界通常採用前者說法。並有學者認為後者是因同籍同名引起的誤解[4]

參考文獻[編輯]

  1. ^ 宋波. 昆曲的傳播流佈. 沈陽: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7. 
  2. ^ 王安葵、何玉人. 昆曲創作與理論. 沈陽: 春風文藝出版社. 
  3. ^ 沈寵綏《度曲須知》談到魏良輔時所說:「憤南曲之訛陋也,盡洗乖聲,別開堂奧。調用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功深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
  4. ^ 江西省藝術研究院萬葉在《解讀崑曲鼻祖魏良輔之謎》說到:「魏良輔的出生地應該是在南昌陶竹,即現在蓮塘一帶,我曾經到過當地調查,而且縣誌上也略有記載,但是在同時代下,南昌新建縣也出了一個魏良輔,很多人往往把兩人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