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TCM-20防空機炮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CM-20防空機砲塔
類型防空機炮
原產地 以色列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70 -
使用方 以色列
 阿根廷
 布基納法索
 喀麥隆
 智利
 剛果民主共和國
 危地馬拉
 洪都拉斯
 肯雅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
 烏拉圭
 委內瑞拉
參與戰爭/衝突贖罪日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
生產歷史
研發者以色列航太
研發日期1969-1970
生產商以色列航太
生產日期1970年代
製造數量370-500
基本規格 (TCM-20)
重量全重1,350公斤
操作人數1-4人

口徑20×110毫米
槍機後座作用
發射模式全自動
射擊仰角-10 ~ 90度
迴旋角度360度
射速700—750發/分鐘
槍口初速840-880米/秒
供彈方式彈鼓供彈

TCM-20防空機炮塔以色列航太M45防空機槍塔硬件改良開發的中口徑防空武器,在中東戰爭時為以色列陸軍以色列空軍普遍的固定/自行防空武器。在1980年代引進M163自走防炮車英語M163_VADS後開始汰除,並有輸出給非洲中南美洲國家之紀錄。

簡介[編輯]

以色列在建國後大量搜購歐美國家的二戰剩餘物資裝備軍隊,從美國蒐購來的武器中,包括了搭配在M3半履帶車上的M45防空機槍塔。隨着現代化噴射機成為中東戰場的主角,12.7毫米子彈的威力顯著的不足。為了強化防空能力,1969年以色列將軍械庫內使用的希斯潘諾.西札HS.404機炮英語Hispano-Suiza HS.404改裝在M45防空機槍塔上。[1]。當時在建國初期蒐羅的退役戰機中整理出許多HS.404機炮,使得以色列航太不缺改造資材。[1]但以色列保留了原本M45配賦的光學瞄具與炮座電力控制裝置,因此在接戰能力上並沒有改變,僅只有強化槍塔投射火力。

將防空槍塔上的機槍換為機炮,此改造在美國軍方也曾經嘗試,美軍將奧瑞崗FF機炮改裝的版本稱為T10E1,但評估效益不足,故未制式化量產。

此改裝的實際完工時間約在1970年代初完成,並在1970年代初量產了370座至500座左右。[1]首次實戰為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在該戰役中TCM-20防空機炮塔擊落了26架阿拉伯國家戰機,證明了這個改裝富具效益。除了固定型號,以色列軍方也將槍塔佈署在繳獲的蘇聯BTR-152英語BTR-152輪型裝甲運兵車上,成為自走防空炮車。以色列使用TCM-20的最後已知紀錄是1982年第五次以阿戰爭,此後以色列機械化部隊的防空武器便改用M163自走防炮車。

汰除後的TCM-20,有相當數量出售給中南美洲國家,[1]包括固定陣地或自走型均有使用。

參考資料[編輯]

  • Ian Hogg, "Artillerie des 20.Jahrhunderts", Gondrom Verlag, Bindlach, 2001, ISBN 3-8112-1878-6

相關照片[編輯]

相關裝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