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Sdraam-en/北海大陸架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法院國際法院
案件全名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Netherland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
判決下達日期1969年2月20日 (1969-02-20)
案件觀點
在判決書後附聲明: Muhammad Zafrulla Khan

在判決書後附聲明: César Bengzon
獨立意見: Philip Jessup
獨立意見: 主席 José Bustamante y Rivero
獨立意見: Luis Padilla Nervo
獨立意見: Fouad Ammoun
反對意見: 副主席 Vladimir Koretsky
反對意見: Kōtarō Tanaka
反對意見: Gaetano Morelli
反對意見: Manfred Lachs

反對意見: Max Sørensen (ad hoc for The Netherlands)
法庭成員
法官José Bustamante y Rivero (主席)
Vladimir Koretsky (副主席)
Sir Gerald Fitzmaurice
Kōtarō Tanaka
Philip Jessup
Gaetano Morelli
Muhammad Zafrulla Khan
Luis Padilla Nervo
Isaac Forster
Andre Gros
Fouad Ammoun
César Bengzon
Petrén Sture Petrén
Manfred Lachs
Onyeana
Mosler (德國特別法官(ad hoc for Germany))
Max Sørensen (尼德蘭特別法官(ad hoc for The Netherlands))

德國丹麥尼德蘭(也被稱為北海大陸架案)是1969年提交到國際法院的一系列爭端。 這些爭端涉及丹麥、德國和尼德蘭之間關於北海大陸架油氣資源豐富區域「劃界」的數個協議。

案件事實

[編輯]
北海專屬經濟區

德國的北海海岸呈凹形,而荷蘭和丹麥的海岸呈凸形。如果按照等距原則(「畫一條線,每一點距離彼此相等」)確定劃界,相對於其他兩個國家,德國將獲得資源豐富的大陸架的較小部分。 因此,德國認為,應當用海岸線的長度來確定劃界。[1] 德國希望國際法院按照國家相鄰土地面積的比例分配大陸架,德國認為會讓其獲得一個公正和公平的份額,而不是按照等距原則。[2]

由於該爭議的存在,丹麥和荷蘭已經批准了1958年《日內瓦大陸架公約》,希望其第6條第2款(等距原則)得到適用,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沒有批准。

第六條[3]

一、同意大陸礁層鄰接兩個以上海岸相向國家之領土時,其分屬各該國部分之界線由有關各國以協議定之。倘無協議,除因情形特殊應另定界線外,以每一點均與測算每一國領海寬度之基線上最近各店距離相等之中央線為界線。

二、同一大陸礁層鄰接兩個毗鄰國家之領土時,其界線由有關兩國協議定之。倘無協議,除因情形特殊應另定界線外,其界線應適用與測算每一國領海寬度之基線上最近各點距離相等之原則定之。

三、劃定大陸礁層之界限時,凡依本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所載原則劃成之界線,應根據特定日所有之海圖及地理特徵訂明之,並應指明路上固定、永久而可資辨認之處。

判決

[編輯]

法院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作出裁決之日,等距原則是否對所有國家都具有約束力,即是否是一個習慣國際法原則。 法院認為,雖然公約只是起源於契約,但確實有可能被納入國際法,從而對未成為公約締約國的國家產生約束力。 但是,法院指出,「這一結果不能輕易視為已經達到」。[4]

接下來,首先必須使該條款具有可產生規範的基本特徵,如可以構成一項一般法律規則的基礎。首先,第6條第一款的規定是把適用等距原則的義務放在第二位,使它排在通過協議實施劃界的主要義務之後。第一款開頭對主要義務的規定很不尋常,因其內容本身即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一般法律規則,即在這裏國家間的協議優先於等距原則。此外,法院認為,第6條中對等距原則的規定中,所體現的等距的範圍和含義仍然不明確。[5]

在第74段中,法院認為,雖然習慣國際法的產生並不必然要求擁有一個相當長期的實踐,但是,在有關時期內,在所援引條文的意義上,國家實踐應是廣泛和實際的統一,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要求。而等距原則不滿足該要求。[6]

此外,如第77段所述,這種做法作為一種主觀要素,必須源於法律確信。 換句話說,有關國家必須感到它們遵守了相當於法律義務的義務。[7]

最後,法院最終敦促當事方「消除附帶特徵的影響(德國的凹陷形海岸),這種特徵可能導致不合理的差別待遇」。在隨後的談判中,德國獲得了它所尋求的大部分額外大陸架。[8] 這些案件被看作是「衡平實踐」的一個例子,即「法外」的衡平,即法官以判決手頭案件所必需的衡平規則補充法律。[9]

外部連結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Janis, Mark W.,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4th ed. (New York: Aspen, 2003), 73.
  2. ^ 國際法院.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 FEDERAL REPIJBLIC OF GERMANY /NETHERLANDS) JUDGMENT OF 20 FEBRUARY 1969 (PDF). [2020年10月2日] (英語). 15. The Federal Republic, for this …… is one according to which each of the States concerned should have a "just and equitable share" of the available continental shelf, in proportion to the length of its coastline or sea-frontage…… 
  3. ^ 聯合國. 大陆礁层公约 (pdf): 2. 1958年4月29日 [2020年10月12日] (中文). 
  4. ^ 國際法院.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 FEDERAL REPIJBLIC OF GERMANY/NETHERLANDS) JUDGMENT OF 20 FEBRUARY 1969 (pdf): 42. [2020.10.2] (英語). 71. In so far as…… it clearly involves treating that Article as a norm-creating provision which has constituted the foundation of, or generated a rule which, while only conventional or contractual in its origin, has since passed into the general corpu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s now accepted as such by the opinio juris,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ult is not lightly to be regarded as having been attained. 
  5. ^ 國際法院.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NMARK;FEDERAL REPIJBLIC OF GERMANY/NETHERLANDS)JUDGMENT OF 20 FEBRUARY 1969 (pdf): 43. [2020.10.12] (英語). 
  6. ^ 同上 (pdf): 44. 
  7. ^ 同上 (pdf): 45. 
  8. ^ 1969 I.C.J. Reports 4, 50.
  9. ^ Janis, Introduction,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