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鳳陽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鳳陽!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歡迎您的維基人:♪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24日 (二) 09:31 (UTC)[回覆]

他們不是土著的中國人,中國的概念古今不一,切記混淆!

n1馬甲???已舉報,你等著吧

[編輯]

--是冏、不是囧留言2018年1月24日 (三) 05:44 (UTC)[回覆]

  1. 你這種人真的很無聊,和你意見向左的人拿都是一個人的馬甲?這和百度貼吧的漢服黨認為凡是反對他們的人都是異族人的德行#有什麼區別?--鳳陽留言2018年1月26日 (五) 13:47 (UTC)[回覆]

你要的「核心」史料

[編輯]

《東華錄》順治四:「順治二年七月初九,(多爾袞)諭禮部: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啟楨記聞錄》:「乙酉九月十二日,奉新旨:官民俱依滿洲服飾,不許用漢製衣服。丙戌四月初八日,蘇松新兵行道牌云:大兵將至,士庶不許方巾大袖,速更滿洲衣帽。十一月初一,復嚴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撲責,巾即扯毀。」Natureindex留言2019年12月18日 (三) 06:39 (UTC)[回覆]

  • 你老是拿着這兩段人人皆知的史料追着我不放幹什麼?你這兩段話能說明了什麼?說明記載了「漢民族服飾叫漢服」、還是記載了「漢服是指黃帝到明末的漢族傳統服飾,不包括清代和民國的漢族服飾」?還是記載了「漢服在清代斷代了三百年」?當然你會說這史料記載了讓漢人遵守滿洲服制、更換滿洲衣帽,那肯定說明清代漢服從此斷代了!但是這滿清入關第二年的規定能管得了清朝兩三百年的歷史嗎?官府下令就一定能徹底執行嗎?那忽必烈建立元朝還下令「近取金宋、遠法漢唐」建立元朝的服制呢,但是結果如何呢?朱元璋建立明朝還下令「復衣冠如唐制」呢,但是結果如何呢?明朝的冕服制度、祭服制度不還是沿用元朝的嗎?明朝上至皇帝下到庶民不還是都穿元朝的質孫(曳撒)嗎?明朝的女人不還都穿元朝時期傳入中原的襖裙嗎?也沒見明朝女人去穿唐朝的「齊胸襦裙」啊!如果順治二年下的易服令就讓「漢服」斷代了,那為何到了順治十三年滿清還抱怨「見民間冠帽多不如式……更有方巾大袖者,殊屬違禁……大頂挽髻、全似未剃髮者。更有長領寬袍、方巾大袖、恬不知改……[1]」?為什麼到了康熙十二年明朝遺民李二曲還說明朝服飾是「庶民常服」,清制服裝只是官僚士紳、武弁營丁的服裝[2]?為什麼孫世圃說「清令難以推行,最後不了了之。所以大部分南方和北方的山區鄉村尤其是廣大百姓的服飾,仍依明制[3]」?為什麼沈從文說康熙年間「衣着還近似江南明末晨家裝束,惟男子頭上多露頂椎髻,用明式巾裹網巾和瓜皮帽的不多,但並無曳長辮的。婦女衣着變化更少」,甚至「直到乾隆時,官服雖已用法律規定,等級區別分明,但江南一-帶平民衣着式樣,還始終保有一些晚明固有風格,變化並不太多[4]」?如果清代「漢服」斷代了,為什麼漢女沒有和旗女一樣改穿袍服,而是依然穿襖裙,襖裙甚至一直延續至今?,為什麼廣大老百姓依然穿短衣長褲延續至今?還有延續至今的襖子、短褂、短衫是如何延續下來的?上次給你的看的清代道袍的史料忘記了嗎?請問這種晚明文人最常穿的袍服,為什麼在清初依然流行甚至一起延續到民國年間《明式「漢服」——道袍在明代之後的流傳情況》?你又如何解釋清代和民國人普遍認為清代和民國存在漢服、根本沒漢服斷代這一說法?《揭示「漢服」的傳統含義》

--鳳陽留言2019年12月18日 (三) 13:56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順治十三年《《諭飭衣冠服制》以及《撫浙檄草 再諭剃髮服制》
  2. ^ 清·李顒《二曲集·歷年紀略》:總督鄂〈諱善〉政崇風教,自巡撫時,雅慕先生,知先生不履城市,難以屈致。是年,修復關中書院,拔各郡俊士於中,乃因提學鍾朗致饑渴,又因咸寧郭丞通禮意,四月,肅幣聘先生講學。先生力辭至再,鄂公敦延愈殷,三往然後應。鍾以先生衣服寬博不時,預製小袖時袍馳送,先生笑而藏之,仍寬博以往。至城南雁塔,鍾出城奉迎,見之愕然。先生曰:「仆非官僚紳士,又非武弁營丁,窄衣小袖,素所弗便。寬衣博袖,乃庶人常服;仆本庶人,不敢自異。且庶人無入公門之理,區區生平,安庶人之分,未嘗投足公門,今進書院,諸公見頗,斷不敢破戒報謁。」鍾為之備逢。
  3. ^ 孫世圃《中國服飾史教程》
  4. ^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2019年12月

[編輯]

您好,當您在所有討論頁或開頭是「Wikipedia:」的頁面中參與討論時,請記得在您的留言結尾加入四個波浪號標記(~~~~,可使用按鈕)來簽名,使系統自動將您的用戶名或IP位址以及發表評論的時間加入到頁面中,請不要自行輸入或是複製他人簽名來修改。這些信息在參與討論時對其他人將很有用。謝謝您的參與。 --Techyan留言2019年12月18日 (三) 13:3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