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颱風鹿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颱風鹿莎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現的第21個熱帶低氣壓,也是該季第15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和第10場颱風,是43年來襲擊大韓民國的最強颱風。系統於8月22日由西北太平洋季風槽發展形成,具體位置離日本東南部還有較遠距離。氣旋連續數日向西北方向移動,逐漸增強成強勁颱風。8月26日,風暴行經日本奄美群島,導致當地2人死亡,約2萬人失去供電。颱風令日本普降暴雨,降雨量最高的德島縣高達902毫米。接下來鹿莎有小幅減弱,然後以10分鐘持續風速140公里強度登陸韓國高興郡。由於氣溫較高,並且附近還有冷鋒破壞大氣環境穩定性,颱風的強度保持了一段時間。鹿莎在行經韓國期間減弱,給當地帶去瓢潑大雨,降雨量最高的江陵市達到897.5毫米。該市的24小時降雨量為880毫米,創下韓國日降雨量的新紀錄,不過最大的降雨量只出現在局部地區。風暴在韓國至少奪走了233人的生命,創下至少43年來的最高紀錄,經濟損失高達42億美元,受損房屋超過1萬7000套,還有大面積農田被淹。鄰近的朝鮮也降下暴雨,致使3人喪生,2萬6000人無家可歸。鹿莎來襲時,該國正陷入饑荒,颱風又摧毀了大面積的莊稼,令災情雪上加霜。9月1日,氣旋在俄羅斯東部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最終在3天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