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差異及頁面連結指南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謂「差異」?

[編輯]

差異(英語:diff)是指向某一項編輯或幾項編輯的永久連結,這個連結會顯示修改前和修改後兩個版本的分別。

為甚麼要使用差異和頁面連結?

[編輯]

如果你要在頁面存廢討論當前的破壞請求保護頁面等地方參與討論,最好用差異頁面連結來為你的訴求提供證據。欠缺這些證據的話,可信度或者會比較低。假如你只聲稱「用戶X在討論頁裏作出了好幾次人身攻擊」、「用戶Y在孫中山的條目裏在進行編輯戰」,可能會沒人理會,又或者會有人對你說「請提供差異連結證明」。

最能派上用場的證據應當是指向特定幾項編輯的差異連結,以及指向頁面上某章節的連結。最好不要連結到一整個討論頁,因為這些頁面過於冗長,而且話題不一,難以發揮證明的作用。要連結到頁面歷史的某些部分或某用戶的貢獻也是可以的,但有點複雜,詳見下面的「時間戳分界線」章節。

建立連結

[編輯]

建立差異連結

[編輯]

先到含有相關編輯的頁面去,點進頁面歷史,再把這筆編輯找出來。(不清楚那一項才是你想找的編輯的話,在頁面歷史裏按下「(先前)」便可以檢視每一筆編輯。)右擊「(先前)」連結,按「複製連結地址」或「複製捷徑」(在不同瀏覽器及操作系統下可能不太一樣)。這樣你要的差異連結便複製到剪貼簿裏了。

建立頁面章節連結

[編輯]

先到含有相關章節的頁面去,按下左邊側邊欄「工具」裏的「永久連結」,然後轉到該頁的目錄。在目錄中右擊你想要的章節的名稱,按「複製連結地址」。這樣你要的章節連結便複製到剪貼簿裏了。

時間戳分界線

[編輯]

使用時間戳的話可以獲得更複雜的連結。這種時間戳的格式為YYYYMMDDhhmmssYYYY代表年份、MM代表月份、DD代表日期、hh代表小時、mm代表分鐘、ss代表秒鐘。譬如「20070814233520」就是2007年8月14日23:35:20。(注意:這裏的日期和時間是指伺服器的UTC時間。)時間戳容許我們建立連結,指向用戶貢獻、頁面歷史或用戶日誌裏的特定部分,其中一個用途就是連結到某用戶的某幾項編輯。

要連結到某用戶某幾項連續進行的編輯,首先要找出最後一項編輯的日期和時間,如上所述轉換為時間戳,然後將分界線指定為所需的編輯數量。注意:由此得出的結果會因個別編輯遭刪除而出現變化(例如在該項編輯的相關頁面被刪除的情況下)。下面是使用時間戳的例子:

同樣地,也可以建立連結指向某用戶頁的頁面歷史中某幾項特定的變更:

這裏列出了User talk:Liflon的頁面歷史中2012年4月17日22:33:00 (UTC)之前的最後25項編輯。

在文字中添加差異和頁面連結

[編輯]

差異連結的格式和別的連結相同。你可以用完整的網址(包括「http://」在內),不過用{{diff}}模板會更好,這個模板讓連結在不同的網絡傳輸協定下同樣生效(比較http://https://),也不管是在移動版網站上還是在電腦版網站上。

  1. 只要粘貼到文字中,差異和頁面連結就會生效: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diff=prev&oldid=26892479
  2. 也可以用方括號包圍網址,看上去會整齊一點。輸入「[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diff=prev&oldid=26892479]」會顯示[1]
  3. 或者更簡潔地用文字藏去網址。輸入「[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diff=prev&oldid=26892479 編輯例子]」會顯示編輯例子的連結。注意連結和顯示文字之間有空格。
  4. 不過最佳方法是使用{{diff}}模板:輸入「{{diff|太平洋|prev|26892479|編輯例子}}」會顯示「編輯例子」。這個模板的使用說明展示了不同格式下的例子。

使用網址(而非{{diff}})時,不可以遺漏「http://」這一部分,不過「title=」後面的頁面名稱則純粹用來讓網址變得易於理解,可以略去(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oldid=26900898)甚至改作別的文字,也不會影響連結的目標頁面。(例如「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洋洲&oldid=26900898」實際上指向「美洲」條目的舊版本。)有時會有人利用這一點來瞞騙不仔細察看的讀者。

{{fullurl英語WP:FULLURL:頁面名稱|other=URL parts&go=here}}這種代碼會展開為http://連結,在幾乎所有能用http://連結的地方都可以用,但就比較短,而且不會讓用戶不經意地遊走於兩個不同的伺服器之間。

另外要留意的是,在不連續的修訂版本之間也可以建立差異連結(見Help:頁面歷史)。這樣的話,這個差異連結可能會同時顯示好幾位用戶作出的編輯,但只有其中一位用戶會顯示在差異頁面的右邊。甚至還可以在不同頁面的修訂版本之間建立差異連結,顯示出這兩個頁面的差異。例如「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01&diff=25324781&oldid=29119928」可以比較「101」和「99」兩個條目各自的某一版本;這可以用來指出某條目內容曾遭剪貼到別處。

另一種用途是與別的頁面某個無任何內容的版本作出比較,這種差異連結可以展示創建新頁面的編輯,例如「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贝拉克·奥巴马&oldid=3361436」創建了新的頁面,要和沒有內容的「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X2&oldid=29631056」作出比較的話,只需要在創建新頁面連結裏的「oldid」後面加上「=29631056&diff」就行:「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贝拉克·奥巴马&oldid=29631056&diff=3361436」。

只顯示內容的差異

[編輯]

在差異連結後面加上「&diffonly=1」: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