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巴士運輸
慕尼黑巴士運輸(德語:Busverkehr in München)是除地鐵、快鐵和電車外,在當地公共短途客運當中的一個重要運輸方式。它由慕尼黑交通公司在慕尼黑交通及資費集團制定的框架下營運,於2016年的載客量約為2億人次。[1]
形成及優化
[編輯]「頂級巴士」方案
[編輯]慕尼黑交通公司於2002年10月推出了「頂級巴士」方案,旨在對內城的巴士網絡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這應該考慮到運輸需求的變化以及歷史性的網絡增長問題,對於反覆在進行微調和適應的路線,則應予以撤銷。[2]
新的巴士網絡要求有一個清晰的架構、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協調的運行間隔。新的巴士網絡草案於2003年10月提呈審議,至2004年12月12日起投入營運。這當中包含:
- 差異化的三種巴士類別(捷運巴士、城市巴士和計程巴士)
- 更多停站
- 協調的間隔
- 以及新的路線編號系統。[3]
至2013年12月15日的運行圖調整時,大多數巴士路線都被調整為零點對稱,從而創造了與快鐵順利接駁的重要先決條件,後者也使用相同的對稱時刻。
架構
[編輯]巴士類別
[編輯]巴士網絡分為四種類別:高速巴士(X+雙位數路線編號)、捷運巴士(雙位數路線編號)、城市巴士(三位數路線編號)和特殊形式的的士巴士(僅在傍晚繁忙開行一條線)。
高速巴士
[編輯]慕尼黑目前設有四條高速巴士線,分別為X30、X50、X80和X98線。
X30線從周一至周五的6時至22時、周六的7時至22時運行,在高峰時段的發車間隔為5分鐘一班,其餘時間6-7分鐘一班,20時過後則為10分鐘一班。巴士的行車路線為:火車東站-東部陵園-西爾伯霍恩街-泰根湖州道-坎迪廣場-兄弟磨坊街-哈拉斯畔-哈拉斯。全程運行需時約23分鐘。X30線共連接三個市分區(海德豪森、吉辛、森德靈)和五條地鐵線(U1、U2、U3、U5和U6線)。[4]
X50線從周一至周六的6時至22時運行,其中在周一至周五的7時至20時的發車間隔為6-7分鐘一班,其餘時間則為10分鐘一班、並在周日的8時前為20分鐘一班。巴士的行車路線為:莫薩赫-佩爾科芬街-莫薩赫聖馬丁廣場-奧林匹克購物中心-上草地-安哈爾特廣場-法蘭克福環路-施瓦賓北-學生城-老荒原。X50線共連接四個市分區(莫薩赫、米貝茨霍芬、弗萊曼和施瓦賓),巴士僅在重要和繁忙的轉乘點停靠,如奧林匹克購物中心(U1、U3、U7線)、上草地(U3線)、法蘭克福環路(U2線)、施瓦賓北(電車23號線)和學生城(U6線)。[5]
X80線自2019年4月29日起,於周一至周五的5時至22時、周六的7時至22時以20分鐘一班的間隔運行。在全程約20分鐘的行車路線中共停靠六站,分別為:普赫海姆車站南、普赫海姆-豪斯街、普赫海姆-拉格街、格勒本采爾-齊格萊環路(規劃中)、洛赫豪森、下門青、馮·卡爾街以及莫薩赫。[6]
X98線也被稱為「動物園快線」,它於每周六、周日和公眾假期的9時至19時以10分鐘一班的間隔運行。在全程約20分鐘的行車路線中共停靠七站:火車總站-霍爾茨基興車站-歌德廣場-巴爾德廣場-洪堡街-坎迪廣場-動物園(阿勒曼尼街)。[7]
捷運巴士
[編輯]捷運巴士網絡由50至60、62、63和68號線組成。它們在慕尼黑巴士網絡中客流量最大的路段開行,於所有工作日的白天至少維持10分鐘一班的發車間隔,晚上則為20分鐘一班,通常使用鉸接巴士。一個例外是59號線,它在周日主要是使用單體巴士提供服務。捷運巴士的任務是將各個市分區、公共運輸交匯處和購物中心(例如奧林匹克購物中心)相互連接起來,同時對地鐵和電車網絡的相切部進行補充。一些捷運巴士由於高客流量而部分或全部轉變為電車營運。因此,59號線於2011年12月被延長至聖埃默拉姆的電車完全取代。[8]此外,還有計劃用所謂的電車「西部切線」大範圍取代現時捷運巴士51號線,但具體的時間表尚未明確。反過來,其它捷運巴士線也已接替了以往由電車營運的高需求路段。例如,現時的58和68號線(城市環線)便會行經早於1983年中止營運的電車17號線的原南部分支。
對於城市巴士而言,原152號線於2012年12月升級為捷運巴士62號線;原133號線於2013年12月升級為捷運巴士63號線;而原144號線也於2014年12月升級為捷運巴士59號線。[9]
城市巴士
[編輯]慕尼黑的巴士路線大部分為城市巴士線。根據客流量、工作日以及白天的時間,它們每個10至20分鐘運行一次,部分使用單體巴士,另一部分則使用鉸接巴士,並在市分區的範圍內展開。路線最初使用連續編號,編號第二位數表示該路線主要經行地的代碼。
- 130–139:城市南部:森德靈、索爾恩、塔爾基興、福斯滕里德、哈拉興、下吉辛
- 140–149:地區劃分為施瓦賓西和米貝茨霍芬(140–144)以及海德豪森和上吉辛-雉雞園(145–149)
- 150–159:最初為捷運巴士部分路段的加密線(如今仍有151、154、155)。其餘的15X則為後續設立。
- 160–169:城市西部:阿拉赫、下門青、上門青、莫薩赫, 奧賓、洛赫豪森、朗維德、帕辛、萊姆、哈登、菲爾斯滕里德,市鎮格雷弗爾芬
- 170–179:城市北部:費德莫興、哈森貝格爾、米貝茨霍芬、哈特畔、弗萊曼、路德維希費爾德,市鎮達浩及卡爾斯費爾德
- 180–189:城市東北:上弗靈、博根豪森、登寧、達格爾芬
- 190–199:城市東南:特魯德靈、新佩拉赫、拉默斯多夫、里姆、察姆多夫
偏離編號方案的城市巴士線為:
計程巴士
[編輯]目前,只有城市巴士164號線的部分路段在傍晚時段可作為計程巴士開行,因此必須在出發前至少半小時預訂。計程巴士服務於阿拉赫的部分地區。
替代線
[編輯]101至106號線最初用於地鐵的巴士替代服務——如果它們發生故障並需要由巴士暫時替代。101號線循地鐵U1線的路徑開行,102號線循地鐵U2線的路徑開行,以此類推。
112至127號線則組成了電車的替代線。與地鐵一樣,這裏的編號原則是為需要替代的電車編號加上100。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常規的路線編號也被用於巴士替代服務,因此以上編號已不再使用。
夜線
[編輯]夜線網絡和夜線時刻表自2011-12年的運行圖周期起已得到大幅擴充。至2015年的運行圖調整,則新增了兩條新線,並延長了兩條巴士線的路徑。此外還獲得了新的路線編號。[11]
夜間巴士網絡分為以下幾種:
- N40–N45:至斯塔修斯交匯處的直徑線以及市中心周邊的環線
- N71–N79:在市郊運行,可在入城後的一端與夜班電車或夜班40系路線相連的路線
- N80/81:反向環線,從慕尼黑市分區西端的慕尼黑-帕辛火車站及菲斯滕費爾德布魯克縣始發
營運
[編輯]路面調度台
[編輯]所有巴士運輸均由位於埃米·諾特街的城市公共服務中心(Stadtwerkszentrale,簡稱SWZ)內的路面調度台進行指揮和監控。這裏設有用於此目的的智能營運控制系統。而每輛巴士都有一台集成車載信息系統,它可通過射頻數據傳輸與調度台聯繫。
巴士提速
[編輯]在巴士提速的框架下,慕尼黑交通公司的巴士會通過無線傳輸及或通過駛越交通燈時的感應線圈而獲得優先切換。因此,提速需要沿着有經過調整的信號燈設施的路線行駛方可實現,從而使行駛時間縮短10%至20%。由此產生的投資可以在數年內收回成本,因為在相同的服務頻率下,只需要更少的車輛和更少的駕駛員。交通燈的這些切換可以抵消「綠波」。[12]
安全轉乘
[編輯]共有27處樞紐建立了安全轉乘。這些交匯處設於諸如哈拉斯和阿拉貝拉公園等地。由電腦控制的營運管理系統能夠確保電車和巴士線相互等待,以便乘客可以安全地轉乘。
車隊
[編輯]截至2017年11月,在慕尼黑巴士網絡中共營運着535輛巴士。其中,有217輛鉸接巴士、63輛單體巴士和37輛拖掛巴士(合計:377輛巴士)是屬於慕尼黑城市公共事業公司或其子公司慕尼黑交通公司所擁有,其餘218輛巴士(約佔31%)則由眾多私營合作企業提供。[13]
在慕尼黑,只使用由梅賽德斯-平治、猛獅和索拉瑞斯三家公司於1993年至2011年間生產的低地板巴士。慕尼黑交通公司每年都會對車隊作部分更新,於是在2011年共交付了11輛梅賽德斯-平治CitaroG型新車,其中一輛為混合動力車。[14]2008年從索拉瑞斯交付的Urbino 18型鉸接巴士同樣搭載了混合驅動裝置,它僅在捷運巴士52號線中運行。[15]自2013年10月以來,慕尼黑交通公司重新採用拖掛巴士。[16]首批交付的是10輛索拉瑞斯U12型(三門),並拖掛有雙門的戈佩爾式拖車(go4cityT型)。更多的拖車則陸續購自卡羅塞里·赫斯和其它分包商。
至2015年初,慕尼黑交通公司共擁有296輛巴士,其中63輛為單體巴士、207輛為鉸接巴士、22輛為拖掛巴士以及4輛混合動力巴士(猛獅、梅斯特斯、索拉瑞斯、富豪)。[17]
-
掛有戈佩爾制拖車的巴士
設備
[編輯]慕尼黑所有巴士均為低地板巴士,輪椅人士可以通過升降台乘降。自2004年以來,所有巴士都配備空調裝置;自2006年起也配備了可提供旅客信息的平板顯示器。每輛巴士都設有一台自動售票機,可以於此利用硬幣購買車票。然而在一些較新交付的車輛中,還配備有帶觸摸屏顯示器的新式售票機,其亦可以利用紙幣支付。此外,新式售票機也支持信用卡和NFC支付。
煙塵濾清器
[編輯]慕尼黑交通公司的所有巴士、以及私營巴士營運商的大部分巴士,都配備了帶有上游催化轉換器(CRT系統)的微粒濾清器。所有含此配備的車輛均符合2010年適用的歐洲5號排放標準。第一輛帶煙塵濾清器的巴士是1987年的5410號車,這是一輛低地板鉸接巴士的原型車。
低地板結構
[編輯]低地板技術的發展主要是由慕尼黑推動。早在1987年,慕尼黑便首次開行了由尼奧普蘭提供的低地板技術鉸接巴士原型車,至1991-92年則有批量生產的150輛猛獅NL202型低地板巴士投入營運。1993年和1994年再有155輛低地板巴士交付使用,其中包括82輛鉸接巴士。低地板巴士成為了後續所有新車採購的標準配置。自2001年8月以來,慕尼黑交通公司在其定期服務中僅使用低地板巴士。尼奧普蘭的5410號低地板原型車已被保留了下來,如今陳列於慕尼黑交通博物館。首輛批量生產的猛獅NL202型4858號車同樣得到留存,它由慕尼黑巴士俱樂部(Omnibus-Clubs München e.V.)保管,並經常用於慕尼黑的重大活動。同款的4843號車則由俱樂部寄存在特蕾西婭高地的德意志博物館交通中心內展出。
電動巴士
[編輯]電動巴士的測試
[編輯]自2008年以來,慕尼黑交通公司一直在測試各製造商的電動和混合動力巴士,以獲得營運經驗。這些巴士大多用於100系的路線上:
- 2013年12月4日-2014年1月3日:12米長的電動巴士,即來自中國製造商比亞迪汽車、搭載了磷酸鐵鋰電池的比亞迪e巴士。該巴士在153號線上使用。[18]
- 索拉瑞斯Urbino電力:用於153號線、長度為8.9米的中型巴士。車內搭載有鋰離子電池。[19]
- ?-2015年2月19日:來自荷蘭製造商伊巴士科的12米長車輛,搭載有磷酸鐵鋰電池。
- 2015年4月30日-5月10日:來自德國製造商Sileo的單體巴士,搭載有磷酸鐵鋰電池。
- 2015年6月11日-6月21日:來自德國製造商歐洲e巴士的單體巴士,搭載有錳鈷蓄電池,容量為265千瓦時。[20]
- 2016年8月17日-9月1日:來自製造商Sileo的S18型鉸接巴士,設有50個座席和69個站席,用於52號線。[21]
- 2017年7月1日-7月9日:S18型鉸接巴士用於100號線。[22]
電動巴士的常規營運
[編輯]2015年,慕尼黑交通公司向製造商伊巴士科訂購了兩輛12米長的單體巴士。它們於2017年夏季交付,並自同年10月起投入常規服務。
2017年進行了兩輛電動鉸接巴士的招標,自2018年底開始投入使用。更多的電動單體巴士於2018年訂購。自2019年以來,已有足夠的電動巴士可用於開行電動巴士線。
參考資料
[編輯]- ^ MVG in Zahlen. MVG. 2018-06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2).
- ^ MVG-Pressemeldung 13. Oktober 2003.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2-25).
- ^ MVG-Pressemeldung 29. März 2004.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4-08).
- ^ Fahrplan X30 gültig ab 13.12.15 (PDF). mvv-muenchen.de. [2016-01-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存档副本 (PDF). [2019-06-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 ^ Redaktion mvg.de. Der neue ExpressBus X50. [2018-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 ^ Redaktion mvg.de. Neuer Bus X80. [2019-04-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 ^ Redaktion mvg.de. Neuer Tierpark-Express X98: Ohne Umsteigen ab Hauptbahnhof. [2017-04-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 ^ Informationen der MVG zur Straßenbahn nach St. Emmeram.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8).
- ^ Linda Jessen. Fahrplanwechsel bei der MVG: Das ändert sich. Abendzeitung München. 2014-12-02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 ^ Pressemitteilung der MVG zur Museenlinie 100 vom 21. Mai 2007 (PDF). [2019-06-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0-31).
- ^ Archivlink.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6). (PDF; 2,6 MB)
- ^ Straßenverkehrsbehörde München zu Grünen Wellen.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7).
- ^ MVG in Zahlen (PDF; 1,1 MB): 2. [2015-11-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2.
- ^ Pressemitteilung der MVG vom 4. Januar 2011 (PDF). [2019-06-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2-25). (PDF; 54 kB)
- ^ Information der MVG zum Hybridbus-Einsatz.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5).
- ^ Information der MVG zum Buszug-Einsatz.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9).
- ^ Marco Völklein, Einfach einsteigen, Süddeutsche Zeitung. München (41): pp. R2 (德文)
- ^ SWM/MVG testen Elektrobus auf der Uni-Linie 153. Omnibusrevue. 2013-12-03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SWM/MVG testen weiteren Elektrobus. Omnibusrevue. 2014-02-11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
- ^ MVG: Weiterer Elektrobus im Test auf der Linie 100. Omnibusrevue. 2015-06-11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30).
- ^ Linie 52: Erstmals Elektro-Gelenkbus im Test. MVG. 2016-08-19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31).
- ^ Linie 100: MVG testet ab 1. Juli Elektro-Gelenkbus. MVG. 2017-06-30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