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常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常青(1904年11月13日—1960年8月5日),原名李延祜,曾用名李延禎李耀光李幼耽張一民,男,吉林延吉人,祖籍山東平度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幹部。

生平

[編輯]

李常青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兄弟中行三。1915年考入中學。1917年從延吉道立第二中學轉入延吉道立師範學校。1921年成為反抗日本修築天寶山至圖們鐵路的延邊愛國學生運動領導人,被羈押30天。

1928年任吉林省教育廳督學,1929年搞「國恥紀念日」活動被撤職通緝,逃亡北平。 1930年考入北平民國大學,參加北平左翼作家聯盟(從此時算作參加革命)。1931年5月被開除學籍,被通緝,回延吉縣。1931年10月,在其四弟李延貴介紹下入黨,任中共東滿特委工作人員、延吉縣城黨支部書記。   1932年6月,任北平西城區反帝大同盟黨團書記。1933年在河南省任中共洛陽扶陽小學支部書記。1934年初,妻子帶兒子李萬萬到洛陽團聚。1934年3月李耀先(李常青)受黨組織派遣到焦作中學高中部任教,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34年4月,中共焦作中心縣委成立,李耀先任書記。轄焦作、武陟等地黨組織,隸屬中共河南省委。同時成立中共焦作區委,受河南省委和焦作中心縣委雙重領導。李耀先發展了焦作高中學生彭施魯(開國少將)等參加革命。1934年9月豫北巡視員(豫北特委書記)李新民(李劍森)被捕叛變,供出焦作黨的組織,河南省委及各地黨組織遭嚴重破壞。豫北工委委員凌必應、焦作區委委員李鳳嵐、陳荻羅,黨員李秉才(李延貴)、楊乃峰、楊洗塵等被捕解往開封。李耀先等脫險出走逃到天津市找到組織,馬銳夫等分散隱蔽,焦作中心縣委等停止活動[1]。1935年1月,時在天津中共河北省委決定建立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市工委),同時恢復共青團北平市委,許子云任市工委書記,王學明(身份為在北平的東北中山中學的學生)任團市委書記。1935年5月,周小舟加入中共。1935年7月,市工委再遭破壞,團市委未遭破壞。河北省委決定重建北平市黨的組織,派李常青到北平,宣佈成立中共北平市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臨委」,實際上是以團市委代行中共市委職權,任命王學明為臨委書記,楊子英為組織部長,彭濤為宣傳部長。谷景生為北平左翼文化總同盟(「文總」)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方分盟(「左聯」)的黨團書記。楊子英任「中國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北平分會書記,周小舟任北平分會宣傳部長並主編《抗日新聞》後調去搞北平教師聯合會工作[2],由黃敬接任負責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的工作。此後在北平大中學校建立20多個武裝自衛會分會、會員有500多名,成為後來的北平學聯與一二九運動的骨幹。1935年9月,冷楚接替楊子英為組織部長。1935年10月,隨着登載了共產國際七大的主要文件及中共代表在該大會上的發言、中共《八一宣言》的英文版《莫斯科工人日報》與《國際工人通訊》,中文版的《救國時報》傳入北平,北平的黨組織與大中學校學生了解到要與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共同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原則精神,這促進了河北、北平黨組織對時局的估量和鬥爭策略與方式上的轉變。1935年12月7日,中共河北省委(時任河北省委書記高文華,省委委員、組織部長柯慶施,省委委員、宣傳部長李大章)派出特派員李常青來北平,進一步了解情況,與王學明彭濤姚依林黃敬都談了話,但未表明態度。[2] 一二·九運動初期實際負責人是彭濤並起主要作用,實際前線工作以經驗豐富的黃敬為主,[2]谷景生主要做共青團北平市委書記和負責左聯工作。[3]1935年12月20日河北省委把王學明彭濤同時調走,正式派遣林楓到北平成立北平市委,林楓任市委書記。

1936年冬,任中共河北省委軍委書記。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留在了淪陷的北平開展工作,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河北省委駐北平市代表。1938到晉察冀根據地,任冀中區民運幹校校長、冀中區黨代表、晉察冀中央分局宣傳委員會書記、華北聯大教育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中共東北中央局宣傳部秘書長。1945年11月在瀋陽參與創辦東北局機關報《東北日報》,任社長。1946年夏在佳木斯還創辦了東北書店總店。[4]

1948年,任合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城工部長、青委書記。1949年5月任哈爾濱市委書記,兼哈爾濱市第二、三屆人民代表協商委員會主席。期間赴蘇聯治病於1950年8月回國。1952年6月,任松江省委書記兼哈爾濱市委書記。1954年6月受高崗事件牽連。1954年8月,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後,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委員、哈爾濱市委書記。1955年12月「在高崗反黨問題上所犯的嚴重政治錯誤的性質是反黨反中央的」被撤職。1957年1月,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師範教育司副司長。1958年9月,因「包庇右派」、「繼續反黨」為由定為反黨分子,開除黨籍,撤職降薪。1959年下放到內蒙古師範學院歷史系任教。1960年8月5日,在騎自行車看病途中,遭車禍逝世。

1980年,哈爾濱市委和國家教育部黨組複查,中共中央批准,撤銷對李常青所作的錯誤結論和處分決定,恢復黨籍,恢復名譽。1981年1月23日,教育部和黑龍江省委聯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平反昭雪追悼大會與骨灰安放儀式,姚依林劉瀾濤王鶴壽等400多人參加。

家庭

[編輯]
  • 長兄:李延祿,創建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合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黑龍江省副省長、省委委員。
  • 二兄:李延平(1903年3月9日-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第二任軍長。1938年春,中共吉東省委和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制定了打通北滿與南滿等地抗聯及抗日軍隊聯繫的西征計劃開闢五常、舒蘭新區,李延平擔任聯合西征部隊主要負責人。在沿途遭重大損失的情況下,仍然不屈不撓的精神堅決鬥爭,終於在西征途中壯烈犧牲。
  • 四弟:李延貴,又名李秉才,1933年夏被聘任為焦作扶輪小學教員。建立中共扶輪小學支部任書記。抗戰爆發後組建焦作鐵道游擊隊任隊長,1937年被刺殺。
    • 子:李萬成,李延貴之子,焦作地區游擊隊員,為掩護部隊撤退獨自與敵周旋犧牲,頭顱被掛在焦作城頭示眾。
  • 五弟:李延青,抗日救國軍第十七團團長,被叛徒暗殺。
  • 六弟:李延田,又名李智,敵軍幹部訓練隊區隊長。
  • 七弟:李延年,中共洛陽區委書記,曾被逮捕並判五年徒刑。
  • 妹:李延芹,又名李萍,1933年夏被聘任為焦作扶輪小學教員。焦作鐵道游擊隊員,地下工作者。
  • 兒子:李萬萬(1925-1968年8月28日),又名范政,1936年被小學開除學籍,參加《北平新報》擔任兒童副刊的編輯、撰稿人。1937年2月6日,主要由「新安旅行團」成員所組成的「上海文化界綏遠前線慰勞團」到北平採訪。1937年3月13日,李萬萬正式參加「新安旅行團」,並隨母姓改名范政。1938年2月,新安旅行團在蘭州活動期間,政治上早成熟的范政年僅13歲入黨。1938年6月底,新旅到武漢,參加保衛大武漢的群眾運動。1938年10月中旬,武漢淪陷前夕,「新旅」撤到長沙。年僅12歲在小學讀書的黃明在長沙參加了新安旅行團。1939年3月成立了以演員金山為團長、由戲劇家組成的中國救亡劇團,演出的《中國萬歲》一劇中有一個兒童角色。范政作為特選的兒童演員參加,到東南亞等地宣傳抗日。回國後,范政寫下了5萬多字的紀實文學《海外一課》,謳歌了華僑支援抗戰做出的巨大貢獻,桂林文化生活供應社《少年文庫》中最受歡迎的青少年讀物之一。並把稿費全部捐助新旅。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旅在桂林已無法立足,周恩來決定讓新旅轉移到蘇北抗日根據地。范政向新四軍黨政領導建議辦一張抗日小報,印刷幾千份,就等於幾千張嘴,以發動蘇北蘇中的少年兒童。范政創辦了《兒童生活》、《兒童畫報》並擔任主編,並寫下了歌劇《劉桂英是一朵大紅花》、五幕話劇《淮陰之戰》等。創作的兒歌《滿天星》、《爸爸打東洋》,由賀綠汀譜曲,廣為傳唱。1949年隨新四軍三師赴東北,任遼東軍區文工團副團長。1947年春到《東北日報》當記者,不久調雙城縣周家區任區委書記搞土改,創作中篇小說《夏紅秋》。1949年4月當選為瀋陽市青聯主席。創建了瀋陽市話劇團,創辦了《青年團員》雜誌(《遼寧青年》前身)、青年俱樂部(瀋陽市市文化宮前身)。當選青年團瀋陽市委副書記。[6]1956年初任長春市委宣傳部部長。 1958年被劃為「右派」,開除出黨,下放到新立城水庫勞動改造,直到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返城分配到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熱處理車間任副主任。創作話劇《生龍活虎》,由長春話劇院公演超百場。還創作了話劇《五月的鮮花》,後改名為《吉鴻昌》。 1979年徹底平反。[7]
    • 兒媳:黃明(1926-)1960年7月任吉林省五金交電化工公司總經理。[8]
      • 3個女兒:李兵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共焦作党史大事记》. [201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2. ^ 2.0 2.1 2.2 姚依林关于一二九运动的一次谈话 《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4期第96页. [201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3. ^ “为什么说中共北平临时工作 委员会是一二九运动的直接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韩广富 曹希岭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 [201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4. ^ 冯麟迪:“光芒来自佳木斯”,《三江晚报》2006年3月31日. [2019年6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26日). 
  5. ^ 《深切怀念李万新老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宣传中心 2013-02-06. [201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9). 
  6. ^ 趙雲岫在《回憶范政在瀋陽》
  7. ^ 黃明. 新旅的一颗星——忆我的战友、伴侣范政. 大江南北. 2010, (01) [201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8. ^ 革命伉俪的“新旅”历程. 淮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