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薩里昂·別林斯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薩里昂·別林斯基
出生維薩里昂·格里戈里耶維奇·別林斯基
(1811-06-11)1811年6月11日
 俄羅斯帝國芬蘭大公國斯韋阿堡
逝世1848年6月7日(1848歲—06—07)(36歲)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
職業《現代人》和《祖國紀事》編輯
國籍 俄羅斯帝國
創作時期1830s–1840s
體裁評論家
主題文學家
文學運動西方派
受影響於亞歷山大·赫爾岑米哈伊爾·巴枯寧
施影響於尼古拉·涅克拉索夫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伊萬·屠格涅夫
別林斯基胸像
蘇聯於1957年發行的印有別林斯基像的郵票

維薩里昂·格里戈里耶維奇·別林斯基(俄語: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ели́нский羅馬化Vissarion Grigor'yevich Belinskiy發音:[vʲɪsərʲɪˈon grʲɪˈgorʲjɪvʲɪtɕ bʲɪˈlʲinskʲɪj];1811年6月11日—1848年6月7日),俄羅斯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生平

[編輯]

他出生在一個海軍軍醫的家庭,1829年進入莫斯科大學,由於寫作了具有反專制色彩的劇作《德米特里·卡列寧》被學校開除。1834年,別林斯基發表了批評處女作《文學的幻想》,從此開始了其批評家的生涯。1839年,別林斯基前往彼得堡,先後主持《祖國紀事》的文學批評欄和《現代人》雜誌,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發表了1000多篇評論文章,為自然派乃至整個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文學的幻想》中,別林斯基追溯了俄國文學從18世紀的古典主義以來的發展歷程,並突出了這一歷史進程中凸現出的民族性和現實主義兩大問題。在《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理先生的中篇小說》(1835)中,別林斯基將文學劃分為「理想的詩」和「現實的詩」兩大類,並肯定了果戈理作為一位「現實生活的詩人」的存在意義。《亞歷山大·普希金作品集》(1843——1846)是對普希金作品的系列評論,別林斯基在將普希金定義為俄國民族詩人的同時,也提出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若干基本原則。

接下來,在關於果戈理作的系列評論中,在關於40年代俄國文學的幾篇年度綜述中,別林斯基對文學的真實性、典型性、形象思維、人民性、天才、激情等一系列文學、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論述。1846年,果戈理發表了《與友人書信選》,其中所倡導的恭順、調和的社會理想激起了別林斯基的憤怒,當時在德國養病的他奮筆疾書,寫下了著名的《致果戈理的信》,這封充滿不妥協的戰鬥精神的信,赫爾岑將之稱為別林斯基的「精神遺囑」。

別林斯基37歲時逝世,後人將他視為俄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批評家、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