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陸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下陸站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

Xialu Railway Station
下陸站第二代站房(2023年)
下陸站第二代站房(2023年)
其他名稱老下陸站
位置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老下陸街道勝利社區老下陸街28號
地理坐標30°10′52.99612″N 114°58′34.86990″E / 30.1813878111°N 114.9763527500°E / 30.1813878111; 114.9763527500
管轄機構武漢局集團武昌車務段
途經路線黃石東線
其他資訊
使用狀態已撤銷
車站編號22121[1]
電報碼XLN[2]
拼音碼XLU
車站等級四等站
歷史
啟用日期1893年
關閉日期2020年代
重要事件
1958年移交給武漢鐵路局
下陸火車站
下陸站第一代站房(2023年),位於第二代站房西側
類型火車站
位置下陸區老下陸街28號
評定時間2019年1月30日
參考編碼2019-032
評定時間2019年1月3日
參考編碼42020220180019

下陸站,車站站牌寫作老下陸,是位於黃石市下陸區老下陸街道勝利社區的一座鐵路車站。車站位於鐵黃線(黃石東線)K3+038處。車站是湖北境內最早修建的火車站之一,始建於1893年,本為大冶運礦鐵道上的一座車站。1958年隨武九鐵路前身武大鐵路的完工而自鋼廠移交鐵路,廢站前為貨運四等站。主要擔負附近廠礦及地方工業產品原料的運輸業務[3]。查定本站已隨黃石東線廢線而關閉[4]。據建築信息顯示,本站內建築為黃石市第二批歷史建築黃石市第一批工業遺產

概述[編輯]

廠礦時期[編輯]

光緒十七年(1891年)3月,清政府聘請德國工程師、採用德國技術,在鐵山至石灰窯間開工興建運礦鐵路,全程72華里,沿線設有鐵山、盛洪卿、下陸、李家坊、石堡五座車站,本站為其中的中心站。建站初期有股道2條,延長不足200米。在本站周圍還設有修理廠以檢修在線路上走行的諸類車輛[5]:72,設有自動台秤以稱量鐵山及獅子山而來裝車的鐵礦石[6]:98。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創立八幡製鐵所,便注目於大冶以作為其生產的資源獲取地,遂獲得了在大冶鐵礦的資源開採權。當時的礦石自鐵山及獅子山而來,經過本站到達石灰窯的長江江岸,最後屬於中方的資源會被送至漢陽鐵廠,屬於日方的資源會送至八幡製鐵所。[7]:699-700[3][8]

1923年1月13日,因工資及生活問題造成的工人與礦方矛盾[9]中國共產黨領導大冶鐵礦工人(主要以下陸機修廠工人為主)發動下陸大罷工,罷工持續了22天,並最終取得勝利。[10]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8年6月,為防止日方開採,漢冶萍公司奉命將鐵路全線拆除,並將所有鋼軌、枕木等設施悉數沉入長江。日軍佔領前夕,全線橋樑被炸毀。1938年10月,日軍佔領附近地區,開採業務由日本製鐵株式會社日語日本製鐵(八幡廠等數座鋼鐵廠於1934年合併建立之會社)接管,其撈出沉入長江的設施,在半年後的1939年4月將線路恢復完成,本站又開始營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接管車站。在黃石業已被解放軍佔領後的1949年9月,車站交由大冶鋼鐵廠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鋼廠方面將其擴建為鋼廠運輸站。[3][8]

路局時期[編輯]

1958年10月,隨着武大鐵路的修建,鐵黃線與武漢鐵路樞紐相聯絡,車站被移交至鐵路。移交路局時,車站有股道4.5條股道,其中一條為冶鋼管轄,另有專用線2條。1971年,武大複線開始建設,亦將本站進行擴建,增建站線1條、延長牽出線1條。1975年,原有2條專用線改聯絡至新下陸站,同年,舊的車站站房停用,在毗鄰舊站房的東側位置修建了擁有200平米面積候車室的新站房。1983年,增加十五冶、黃石物資局2條專用線。1985年,黃石市郊列車停開,旅客發送量急劇下降。至1990年末,本站有股道6條,其中正線1條,有效長628米;到發線2條,有效長分別為628米和581米;貨物線1條,有效長204米;貨物線兼存車線1條,有效長362米;牽出線1條,長為74米。[3][8]

遺產保護[編輯]

第一代下陸站站房,在1975年完工的第二代站房西側,建於1891至1892年間,由當時負責大冶鐵道建設的德國工程師錫樂巴德語Heinrich Hildebrand (Ingenieur, März 1855)設計[11]。其為四坡屋面、磚木結構的單層建築,外表似中國傳統民居,但靠近鐵路一側的柱子則為羅馬風格。其在二代站房修建完成後一直閒置,至2013年時建築狀態堪憂。[12]後黃石市政府曾對建築展開維修,但由於市規劃局的維修方案未審批通過,最終工程擱淺。2014年,《楚天金報》連續三天針對老下陸火車站站房的保護和利用問題進行了報道,引起了黃石市府的重視。[13]最終至2017年,下陸區政府與黃石市文物局方才耗時28天將舊站房修復。11月26日工程告成。[14]2019年1月3日,黃石市政府定車站為第一批黃石市工業遺產[15]。2019年1月30日,黃石市政府定車站為第二批黃石市歷史建築。[16]2021年,下陸區政府規劃將本站及附近廢棄的黃石東線打造鐵路文化記憶博覽館並列入下陸區文化旅遊「十四五」規劃項目,預計2023年開工。[4]

圖集[編輯]

相鄰車站[編輯]

前一站 中國鐵路 後一站
本線起點
黃石東線
← 3km0下陸站 06km→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代码(GB/T 10302-2010).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0: 38. ISBN 155066140495.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铁路电报站名略号(2012).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2. CSBN 15113·3468. 
  3. ^ 3.0 3.1 3.2 3.3 田新法. 《武漢鐵路分局志》編纂委員會 , 編. 武汉铁路分局志(1893-1990).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8-05 [2023-11-07]. ISBN 7-113-02985-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4. ^ 4.0 4.1 下陸區文旅局. 下陆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 下陸區政府. [202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4). 
  5. ^ 赤瀨川安彥. 楊子江沿岸ニ於ケル鐵鑛(大冶、桃冲、太平)調査報告. 支那鑛業時報 (70). 南滿洲鐡道地質調査所. 1928-11-10 [2023-11-13]. doi:10.11501/10810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日語). 
  6. ^ 井上清介. 清國漫遊記. 大阪. 1902-04 [2023-11-13]. doi:10.11501/767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日語). 
  7. ^ 逸見十朗. 中華民國革命二十周年記念史. 京城: 逸見後援會本部. 1931-04-02 [2023-11-13]. doi:10.11501/19180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日語). 
  8. ^ 8.0 8.1 8.2 下陸區人民政府. 下陆区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www.xialuqu.gov.cn.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9. ^ 長野朗. 支那勞働者及勞働運動 : 世界の脅威. 北京: 燕塵社. 1925-04-20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日語). 
  10. ^ 黃石市檔案館. 【东楚党史】革命火种在黄石传播. 黃石檔案史志網.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3). 
  11. ^ 德国钢枕:中国罕见.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 [202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12. ^ 張華智. 黄石老下陆火车站旧址现状调查及规划保护.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23-11-13]. ISSN 2095-2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13. ^ 梅丹. 省文物局支持保护老火车站 黄石调查为何维修搁浅_荆楚网. 荊楚網. 楚天金報.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14. ^ 下陸區建設局. 【工作动态】下陆区百年车站候车厅换新颜/着环卫新装 迎八方宾客. 搜狐網.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3). 
  15. ^ 黃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关于公布第一批黄石市工业遗产名录的通知. 黃石政府網.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16. ^ 黃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关于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 黃石政府網.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