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澤伊爾·哈吉貝約夫
烏澤伊爾·阿卜杜勒侯賽因奧盧·哈吉貝約夫 Узеи́р Абду́л-Гусе́йн оглы́ Гаджибе́ков Üzeyir bəy Əbdülhüseyn oğlu Hacıbəyov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85年9月18日[儒略曆9月6日] 俄羅斯帝國伊利沙伯波爾省舒沙區阿格賈貝迪 | |||||||
逝世 | 1948年11月22日 蘇聯巴庫 | (63歲)|||||||
國籍 | 蘇聯 |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
職業 | 音樂家 | |||||||
獲獎 |
| |||||||
簽名 |
烏澤伊爾·阿卜杜勒侯賽因奧盧·哈吉貝約夫(阿塞拜疆語:Üzeyir bəy Əbdülhüseyn bəy oğlu Hacıbəyov;俄語:Узеир-бек Абдул-Гусейн-бек оглы Гаджибеков,羅馬化:Uzeir-bek Abdul-Guseyn-bek ogly Gadzhibekov;1885年9月18日—1948年11月22日),阿塞拜疆人,蘇聯音樂家,劇作家,指揮家。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院士,教授。曾任阿塞拜疆音樂學院院長,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曲家聯盟主席。他是伊斯蘭世界第一部歌劇的作者,被公認為阿塞拜疆古典音樂和歌劇之父。[1]
生平
[編輯]早年生活
[編輯]哈吉貝約夫於1885年9月18日出生於伊利沙伯波爾省舒沙區阿格賈貝迪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是家中的次子。父親阿卜杜勒-侯賽因·哈吉貝約夫是阿塞拜疆女詩人庫爾希德巴努·納塔萬的秘書;母親希林也在納塔文家中長大。在成長過程中,哈吉貝約夫受到納塔萬作品的強烈影響。
哈吉貝約夫早年讀於伊斯蘭經堂學校,掌握了波斯語和阿拉伯語。隨後,他進入家鄉的一所俄羅斯-阿塞拜疆雙語學校學習。他曾回憶說:「我在舒沙從最好的歌手和薩茲(saz,也稱baglama,一種撥奏樂器)演奏家那裏接受了最初的音樂教育。那時我還唱木卡姆和泰斯尼夫斯(tesnifs,一類阿塞拜疆民歌,就像中國的信天游、花兒等等)。歌手們都喜愛我的嗓音。他們讓我同時既唱歌也教別人。」哈吉貝約夫的第一位比較專業的音樂老師是研究阿塞拜疆民間音樂的舅舅阿卜杜拉希姆·阿利維季貝約夫,他給三兄弟一起上音樂課。烏澤伊爾很早就萌發了旺盛的創作欲望,13歲時寫成一本名為《笑話集》的短篇童話故事集在親友中傳閱,還跟弟弟傑宏一起參加了民間音樂戲劇《馬伊儂在萊莉墓前》中的合唱隊……
從家鄉學校畢業後,他在1899年至1904年期間在哥里的師範學院學習。在那裏,他掌握了小提琴,大提琴和管樂器的演奏,遇到了未來的作曲家穆斯林·馬戈馬耶夫。在接下來的四年裏,他在哈德魯特和巴庫的學校任教。1905年,他在巴庫的比比·海巴特學校任教,然後在薩達特學校任教,在那裏他教授阿塞拜疆語,數學,地理,歷史以及俄語。同時,他在巴庫多家報社任編輯。在此期間,他撰寫了《俄阿雙語政治、法律、經濟和軍事術語詞典》,1907年出版。1908年出版了教科書《算術問題》,並由巴庫的奧魯約夫兄弟出版社出版。
1911年,他前往莫斯科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在這一年裏,他與亞歷山大·伊林斯基一起在莫斯科愛樂樂團學習音樂課程。1914年搬到聖彼得堡,與瓦西里·卡拉法蒂一起在音樂學院學習了一年。
1915年前往弗拉季高加索生活,作曲家將他1913年完成的歌劇《阿爾辛·馬爾·艾倫》翻譯成俄文,並寫下了革命前時期的最後一部歌劇——《戈倫和萊拉》。
蘇聯時代
[編輯]1918年6月-9月,他帶領阿塞拜疆歌劇藝術家前往伊朗城市安扎利和拉什特進行演出。1920年,蘇維埃政權在阿塞拜疆建立。哈吉貝約夫向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人民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於建立音樂學院的必要性以及將舊政權的音樂學校的建築轉讓給他們的報告。蘇聯政府同意了他的請求。1922年,巴庫音樂學院建立,哈吉貝約夫任校長。1925年當選巴庫市蘇維埃代表。1926年轉任巴庫音樂學院副校長。
1931年,他組織了一個民間樂器管弦樂隊,並於1936年組織了阿塞拜疆合唱團。1938年5月7日,經阿共(布)中央特批加入聯共(布),隨後任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曲家聯盟主席。1939年被任命為阿塞拜疆音樂學院院長。1943年,他向紅軍捐贈了25000盧布,用於組建坦克部隊,抵抗納粹入侵。1945年9月任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藝術研究所所長。同年當選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院士。
1948年11月23日於巴庫逝世,享年63歲。葬於榮譽谷。
哈吉貝約夫是第1-2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
音樂創作
[編輯]1907年創作出伊斯蘭世界第一部歌劇《萊拉與馬吉農》,1908年首演;此後連續創作出多部歌劇或「音樂喜劇」(都屬民族歌劇類型),包括著名的《貨郎與小姐》等。這些歌劇在阿塞拜疆的音樂文化和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有相當顯著的地位。
1920年代起,作為阿塞拜疆音樂界領袖,加吉別科夫致力於建立阿塞拜疆的古典音樂教學演出體系,另一方面也系統地研究了作曲技法和音樂理論。1927年他和作曲家馬戈馬耶夫共同編寫了《阿塞拜疆民歌集》,首次將300首阿塞拜疆民歌記譜出版。1936年寫成歌劇《盲人之子》,被認為是他水平最高的作品。1945年他寫成阿塞拜疆首部音樂理論專著《阿塞拜疆民間音樂概要》。
加吉別科夫的作品數量和體裁範圍比較有限,但他因為對阿塞拜疆藝術音樂(古典音樂)的奠基作用,以及對阿塞拜疆民族音樂的發掘,被稱為阿塞拜疆近代音樂之父。
他同時也是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與現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國國歌《阿塞拜疆進行曲》的作曲者。
加吉別科夫的親戚中有多人是音樂家,如他的侄子尼亞齊是指揮家兼作曲家,侄子作曲家蘇丹·加吉別科夫則作有交響曲、芭蕾、協奏曲等多種體裁的作品。[2]
作品
[編輯]歌劇:
- 《萊拉與馬吉農》(1907)
- 《謝赫·塞納》(1908)
- 《夫妻》(1910)
- 《魯斯塔姆和佐赫拉布》(木卡姆,1910)
- 《阿斯利和凱雷姆》(1912)
- 《沙阿·阿巴斯和庫爾希德·巴努》(1912)
- 《貨郎與小姐》(1913)
- 《哈倫和萊利》(1915)
- 《盲人之子》(1936)
榮譽
[編輯]- 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榮譽藝術家稱號(1936)
- 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藝術家稱號(1937)
- 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1938)
- 歌劇《盲人之子》獲1941年斯大林獎二等獎
- 1945年電影《貨郎與小姐》音樂獲1946年斯大林獎二等獎
- 列寧勳章(1938)
- 勞動紅旗勳章(1945)
- 保衛高加索獎章(1944)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1945)
參考資料
[編輯]- ^ 阿塞拜疆近代音乐之父哈吉贝约夫.
- ^ 乌伊泽尔·加吉别科夫. [202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3).
外部連結
[編輯]這是一篇與音樂家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