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
外觀
人工血(artificial blood)亦作人造血,又稱血液替代品(blood substitute)或血液代用品(blood surrogate),是具有載氧能力、可暫時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一類液體製劑。人造血不含血液成分,例如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或血漿,但能帶走二氧化碳並帶來氧氣,直到骨髓能生產足夠的紅血球為止。主要用於外傷、醫療手術等所致大出血的治療;近年來開始用於遺體器官的保存、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療,以及體外循環預充液和心肌保護的研究。
人工血主要有血紅蛋白氧載體(HBOC[1])和全氟化碳基氧載體(PFBOC[2])兩大類別。
除了利用身體外的物品來造血,亦有研究利用病人本身的其他體細胞來造血。過往有把細胞還原成為iPS細胞的研究,但會增加病人患癌風險。香港蘋果日報引述法新社及英國《自然》周刊新聞,在加拿大麥馬士達大學的研究員邁克·巴蒂亞(Mick Bhatia)發現只要在皮膚纖維組織的母細胞加入OCT4基因,然後放入模擬細胞激素的蛋白質混合物中培育,就可以令細胞有造血功能[3]。但預期有關研究要普及,仍然需時約5至10年。
參考資料
[編輯]- ^ 薛樹仁.血紅蛋白氧載體在血運重建前對缺血心肌保護的應用前景[J].中華內科雜誌, 2006, 45(9):2.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6.09.031.
- ^ Kim H W , Greenburg A G .Artificial Oxygen Carriers as Red Blood Cell Substitutes: A Selected Review and Current Status[J].Artificial Organs, 2004, 28.DOI:10.1111/j.1525-1594.2004.07345.x.
- ^ 人皮可變血 輸血不求人. 香港蘋果日報. 2010-11-09 [2013-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1)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編輯]- Artificial blood 在博聞網上
- Artificial Blood Overview and Current Research
- Synthetic blood overview and history
- Blood substitut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urrent medical issues surrounding blood substitutes.
- Forum for blood management and avoida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