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別海峽
外觀
伊爾別海峽[1][2](拉脫維亞語:Irbes šaurums[3];愛沙尼亞語:Kura kurk[4];立窩尼亞語:Sūr mer),是拉脫維亞的庫爾蘭半島與愛沙尼亞的薩雷馬島之間的水道,北端是薩雷馬島的奧維什角,南端是庫爾蘭半島的科爾卡角。海峽連接了里加灣與波羅的海[5],是這兩片海域之間重要通道。海峽寬約29公里,長約60公里(從奧維什角到科爾卡角),最窄處的寬度為27公里(17英里),平均深度為10-20米,最淺深度5米。沿其南部海岸已疏通了一個航道,以允許更大的船隻通過。船隻經過頻繁,是重要的航運通道。
伊爾別河也是庫爾蘭半島沿海河流的名稱。它沿伊爾別海峽的海岸線,從西南流向東北,在科爾卡角附近注入伊爾別海峽,進而注入波羅的海。入海口在斯利泰雷國家公園內[6]。它的棕色系泊水不斷地移動其河口最大的沙洲。這條河被褐鱒用作產卵場[7]。
海峽最重要的港口是文茨皮爾斯。海峽在寒冷的冬天會凍結。
海戰
[編輯]1915年8月一戰期間,在伊爾別海峽水域,由光榮號戰艦領導的俄羅斯艦隊與德國艦隊之間發生了多次海戰,其中德國艦隊包括波森號和拿騷號戰艦。
參考文獻
[編輯]-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07-04: 228. ISBN 9787547405413 (中文(中國大陸)).
- ^ 扎希爾·埃爾比克-安卡拉. 水雷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什么危险 航行是否受到威胁?. chinese.aljazeera.net. [2023-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1) (中文(簡體)).
幾天前在波羅的海伊爾別海峽被摧毀的水雷
- ^ Vietvārdu datubāze. vietvardi.lgia.gov.lv.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 ^ Поиск в базе данных KNAB.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названия Эстонии. www.eki.ee.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Slovarʹ geograficheskikh nazvaniĭ SSSR. 苏联地名词典. Недра. 1983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俄語).
- ^ Google Maps. Google Maps.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中文(中國大陸)).
- ^ The Baltic coast,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