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伯牙吊子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伯牙吊子期作為古琴曲最早記載是在明代的《西麓堂琴統》中。在之後的嘉靖十八年朱厚爝輯錄的《風宣玄品》也有關於該琴曲和琴歌的記載。

題解[編輯]

先秦時代伯牙子期的故事,《西麓堂琴統》載「俞端夜遇鍾期於清江岸側,結友而去。後十年訪之,已物故矣。遂作此操以寫其哀思雲。」[1]琴曲的作者借用其題材,表達對知音好友的悼念之情。

琴歌歌詞[編輯]

《西麓堂琴統》[編輯]

  1. 昔年倚棹淸江頭,與君邂逅情綢繆,豈料而今到江上,不見知音空自愁,傷心復傷心,江漢爲我生愁陰,含情不忍委壘墓,酹酒淋漓空滿斟。
  2. 別來各處天一方,淸江月夜情難忘,重來訪君君物故,令人鬱抑心徬徨,子期子期子期兮,聽我琴中也睨睨語調高,曲怨聲呼號,只爲思君淚如雨。
  3. 思君苦兮情如癡,琴聲切切相淒其,相淒其,心轉悲,舉世知音更有誰,知音更有誰。

《風宣玄品》[編輯]

長記去年春,江上相逢君。今日到江濵,不見知音空見墳。傷心傷心復傷心,傷心不忍淚如傾,江漢爲我生愁雲,一盃綠蟻奠芳草。泉下悠悠聞不聞。從此少知音。嘆人生再會難。

參考文獻[編輯]

  1. ^ 西麓堂琴統 汪芝嘉靖四年
  • 《中國琴歌發展史》薄克禮著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