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呂翼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翼仁(1914年3月27日—1994年4月25日),名,小名阿榮,筆名左海江蘇武進人。史學家呂思勉的女兒,中國俄文翻譯家,曾是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上海編譯所編審。[1][2]

生平[編輯]

呂翼仁的母親是衢州知府虞映溪的孫女。1937年呂翼仁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社會學系,之後在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擔任助教。1941年冬,日軍佔領上海租界,上海光華大學停辦。呂翼仁於是前往武進、麗江等地的中學任國文、歷史、圖畫教員。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呂翼仁回到上海。呂翼仁還自學俄文,1948年出版第一部蘇聯文學作品譯作《我的兒子》。[1][2]

呂翼仁晚年住在山陰路165弄66號[3]。1980年代後,呂翼仁將精力集中在出版其父遺著、遺稿上,先後出版《呂思勉讀史札記》、《史學四種》、《文字學四種》、《論學集林》、《中國制度史》、《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等14種。1993年7月,呂翼仁因跌傷病臥。1994年4月25日逝世於上海建工醫院。4月30日在上海西寶興路殯儀館舉辦追悼會。呂翼仁終生未婚[2]

作品[編輯]

呂翼仁翻譯有20多種文學作品,約400萬字,翻譯不少蘇聯俄文文學作品,例如《我的兒子》、《早年的歡樂》、《生命的水》、《糧食》、《普里瓦洛夫的百萬家私》、《礦山裏的小朝廷》等。呂翼仁的作品還有《廿四史戶口考》、《古婚姻考》[1][2][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趙賢德作,現代語言學家蘇培成,汕頭大學出版社,2021.01,第230頁
  2. ^ 2.0 2.1 2.2 2.3 2.4 戴伯元著;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常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江蘇文史資料 第111輯 附錄 常州文史雜談,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8,第172-174頁
  3. ^ 寻常巷陌,人道大师曾住:寻访沪上学人故居_思想市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thepaper.cn. 2015-01-24 [2024-01-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