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鉛球比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鉛球比賽 | |
---|---|
總體概況 | |
運動 | 田徑 |
性別 | 男子、女子 |
屆別 | 男子:1896年-2020年 女子:1948年-2020年 |
奧運會紀錄 | |
男子 | 23.30米(2020年) 瑞安·克勞澤(美國) |
女子 | 22.41米(1980年) 伊洛娜·斯盧皮亞內克(東德) |
衛冕冠軍 | |
男子 | 瑞安·克勞澤(美國) |
女子 | 鞏立姣(中國) |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鉛球比賽是奧運會田徑比賽的四個投擲項目之一。男子鉛球自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起就是比賽項目。女子鉛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奧運會,在1948倫敦奧運會上成為比賽項目。
女子鉛球的奧運會紀錄是22.41米,由東德運動員伊洛娜·斯盧皮亞內克於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創造,是目前奧運會女子田徑紀錄中最久遠的一項。男子的奧運會紀錄是23.30米,由美國運動員瑞安·克勞澤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創造。
美國代表團在男子鉛球項目上擁有無可匹敵的輝煌,在迄今29屆奧運會上收穫了19金、21銀、12銅,七度包攬前三名。在女子方面,蘇聯(及獨聯體)代表團和德國(包括德國聯隊、東德、西德)代表團為傳統豪強,近年來新西蘭代表團和中國代表團也成績不俗。
新西蘭的瓦萊麗·亞當斯五次參賽,取得2金、1銀、1銅,是在奧運會鉛球賽場上收穫金牌和獎牌最多的運動員。蘇聯的塔瑪拉·普雷斯是另一名兩度奪冠的女子鉛球選手。在男子方面,美國的拉爾夫·羅斯和帕里·奧布賴恩都取得2金、1銀,羅斯還在奧運會歷史上唯一一屆雙手鉛球比賽中奪魁。波蘭的托馬什·馬耶夫斯基和美國的瑞安·克勞澤是另外兩名兩度奪冠的男子鉛球選手。
賽制
[編輯]奧運會鉛球比賽早期多採用3+3賽制。預賽階段,所有選手有三次試投機會,取最好成績。成績居於前列(1920年起固定為前6名)的選手晉級決賽,再獲三次投擲機會。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即取六次試投的最好成績,決定冠亞季軍。
從1936年開始,奧運會鉛球比賽採用3+3+3賽制。預賽階段,所有選手有三次試投機會;如果任一試投的距離達到賽前訂下的標準線,即晉級決賽;若投到標準線的選手不滿12人,則最好成績前12名的選手晉級決賽。決賽階段,每位選手先試投三次,最好成績前6名(1964年前)或前8名(1968年起)的選手再獲三次投擲機會;從決賽六次試投中取最好成績,決定冠亞季軍。預賽成績不帶入決賽。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亞歷山大·巴雷什尼科夫在預賽中創造當屆比賽最好成績,並打破奧運會紀錄,但在決賽中只得到銅牌。
1968年、1976年、1980年、1984年奧運會女子鉛球比賽都只有13至14位參賽選手,故採用3+3賽制。1956年奧運會男子鉛球比賽只有14人參賽,但仍採用3+3+3賽制。
如果兩位運動員的最好成績持平,則根據第二好成績排名。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哈特穆特·布里澤尼克與漢斯-彼得·吉斯的決賽最佳成績相同,前者憑藉第二好成績獲得銅牌。
男子鉛球
[編輯]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編輯]個人獎牌榜
[編輯]排名 | 運動員 | 代表團 |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拉爾夫·羅斯 | 美國 | 1904–1912 | 2 | 1 | 0 | 3 |
帕里·奧布賴恩 | 美國 | 1952–1960 | 2 | 1 | 0 | 3 | |
3= | 托馬什·馬耶夫斯基 | 波蘭 | 2008–2012 | 2 | 0 | 0 | 2 |
瑞安·克勞澤 | 美國 | 2016-2020 | 2 | 0 | 0 | 2 | |
5= | 比爾·尼德 | 美國 | 1956–1960 | 1 | 1 | 0 | 2 |
蘭迪·馬特森 | 美國 | 1964–1968 | 1 | 1 | 0 | 2 | |
蘭迪·巴恩斯 | 美國 | 1988–1996 | 1 | 1 | 0 | 2 | |
亞當·納爾遜 | 美國 | 2000–2004 | 1 | 1 | 0 | 2 | |
9= | 羅伯特·加勒特 | 美國 | 1896–1900 | 1 | 0 | 1 | 2 |
達拉斯·朗 | 美國 | 1960–1964 | 1 | 0 | 1 | 2 | |
烏多·拜爾 | 東德 | 1976–1980 | 1 | 0 | 1 | 2 |
代表團獎牌榜
[編輯]排名 | 代表團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美國 | 19 | 21 | 12 | 50 |
2 | 波蘭 | 3 | 0 | 0 | 3 |
3 | 芬蘭 | 2 | 2 | 0 | 4 |
4 | 東德 | 2 | 0 | 2 | 4 |
5 | 蘇聯 | 1 | 2 | 2 | 5 |
6 | 德國 | 1 | 1 | 2 | 4 |
7 | 意大利 | 1 | 0 | 0 | 1 |
8 | 希臘 | 0 | 1 | 1 | 2 |
9= | 丹麥 | 0 | 1 | 0 | 1 |
英國 | 0 | 1 | 0 | 1 | |
11= | 捷克斯洛伐克 | 0 | 0 | 2 | 2 |
新西蘭 | 0 | 0 | 2 | 2 | |
13= | 加拿大 | 0 | 0 | 1 | 1 |
匈牙利 | 0 | 0 | 1 | 1 | |
西班牙 | 0 | 0 | 1 | 1 | |
瑞士 | 0 | 0 | 1 | 1 | |
烏克蘭 | 0 | 0 | 1 | 1 | |
獨聯體 | 0 | 0 | 1 | 1 |
女子鉛球
[編輯]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編輯]個人獎牌榜
[編輯]排名 | 運動員 | 代表團 |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瓦萊麗·亞當斯 | 新西蘭 | 2008–2020 | 2 | 1 | 1 | 4 |
2 | 塔瑪拉·普雷斯 | 蘇聯 | 1960–1964 | 2 | 0 | 0 | 2 |
3= | 加林娜·濟賓娜 | 蘇聯 | 1952–1964 | 1 | 1 | 1 | 3 |
娜傑日達·奇若娃 | 蘇聯 | 1968–1976 | 1 | 1 | 1 | 3 | |
鞏立姣 | 中國 | 2008–2020 | 1 | 1 | 1 | 3 | |
6 | 瑪爾吉塔·古梅爾 | 東德 | 1968–1972 | 1 | 1 | 0 | 2 |
7= | 伊萬卡·赫里斯托娃 | 保加利亞 | 1972–1976 | 1 | 0 | 1 | 2 |
阿斯特麗德·昆貝爾努斯 | 德國 | 1996–2000 | 1 | 0 | 1 | 2 |
代表團獎牌榜
[編輯]排名 | 代表團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蘇聯 | 6 | 3 | 3 | 12 |
2 | 東德 | 2 | 3 | 1 | 6 |
3 | 新西蘭 | 2 | 1 | 1 | 4 |
4 | 德國 德國聯隊 |
1 | 4 | 3 | 8 |
5 | 中國 | 1 | 3 | 3 | 7 |
6 | 美國 | 1 | 1 | 1 | 3 |
7 | 古巴 | 1 | 1 | 0 | 2 |
8 | 保加利亞 | 1 | 0 | 1 | 2 |
9= | 法國 | 1 | 0 | 0 | 1 |
西德 | 1 | 0 | 0 | 1 | |
獨聯體 | 1 | 0 | 0 | 1 | |
白俄羅斯 | 1 | 0 | 0 | 1 | |
13 | 俄羅斯 | 0 | 1 | 1 | 2 |
14= | 意大利 | 0 | 1 | 0 | 1 |
羅馬尼亞 | 0 | 1 | 0 | 1 | |
16= | 奧地利 | 0 | 0 | 1 | 1 |
捷克斯洛伐克 | 0 | 0 | 1 | 1 | |
澳洲 | 0 | 0 | 1 | 1 | |
匈牙利 | 0 | 0 | 1 | 1 |
雙手鉛球
[編輯]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有男子雙手鉛球項目。運動員用左手和右手分別投擲鉛球,取各自最遠距離,相加作為總成績。7位選手參加了比賽:預賽左右手各三次試投;3位選手晉級決賽,同樣左右手各三次試投,預賽成績帶入決賽。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1912年 斯德哥爾摩 |
拉爾夫·羅斯(美國) 12.47+15.23=27.70米 |
帕特·麥克唐納(美國) 12.45+15.08=27.53米 |
埃爾默·尼克蘭德(芬蘭) 14.71+12.43=27.14米 |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主頁(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國際田聯鉛球主頁(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Olympedia.org(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