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外陰上皮內瘤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外陰上皮內瘤變
顯微鏡下的外陰上皮內瘤變三期
類型上皮瘤病變[*]外陰疾病[*]rare vulvovaginal tumor[*]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腫瘤學
ICD-112E67.10
ICD-10D07.1 (ILDS D07.120)
ICD-9-CM233.32
Orphanet137583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外陰上皮內瘤變(英語: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是外陰癌的癌前病變,是一組外陰疾病的統稱,包括外陰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外陰上皮內瘤變不是癌症,在一些婦女體內也存在未經治療而自愈;但一些嚴重案例中,瘤變也會加劇並成為癌前病變[1]

分類

[編輯]

對於外陰上皮內瘤變的定義始終存有爭議。1989年[2]國際外陰疾病研究會英語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ar Diseas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ar Disease, ISSVD)與國際婦科病理學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ists, ISGYP)對外陰疾病進行了分類,分為:

病因

[編輯]

引起外陰上皮內瘤變的原因並未精確明了。一些研究表明引發此疾病的因素包括:

診斷

[編輯]
顯微鏡下的外陰上皮內瘤變三期

外陰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標準與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診斷類似,是以細胞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及範圍為依據,分為輕、中、重三期。在VIN三期患者中有20%至40%伴有陰道或宮頸的異形增生或癌[4]

患有VIN的發生率較低,約為千分之二,多見於40至60歲婦女。病人通常沒有症狀感覺,或者僅僅是瘙癢、發燒或疼痛等非特異性症狀。診斷需要對外陰進行仔細檢查,比如切片檢查法。常見有色素沉澱和白斑,略隆起於皮膚、黏膜表面。皮膚表面呈白色、灰色、深棕色、赤褐色等,黏膜上呈粉紅色或紅色疹斑,病變分佈有單個或多發等[4]

VIN一些會伴發宮頸上皮內瘤變,伴有會陰、肛周的上皮內瘤變的VIN稱之為「多灶性上皮內瘤樣病變」,年輕婦女常為多發病灶[4]

治療

[編輯]

對外陰上皮內瘤變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甚至外陰切除術),其次是激光治療(包括二氧化碳激光氣化和二氧化碳激光切除術)。其主要取決於病變範圍、程度、病灶位置等。VIN一期可以採用藥物和激光治療;VIN二期可局部病灶切除;VIN三期的年輕患者進行擴大局部切除,老年患者可進行外陰單純切除[4]

參考

[編輯]
  1. ^ Vul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 Macmillan Cancer Support. [2010-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6). 
  2. ^ Ridley CM, Frankman O, Jones IS; et al. New nomenclature for vulvar diseas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ar Disease. Hum. Pathol. May 1989, 20 (5): 495–6. PMID 2707802. doi:10.1016/0046-8177(89)90019-1. 
  3. ^ FDA Approves Expanded Uses for Gardasil to Include Preventing Certain Vulvar and Vaginal Cancers. 2008-09-12 [2010-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6). 
  4. ^ 4.0 4.1 4.2 4.3 陳惠禎. 简明妇科肿瘤学. 武漢: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 2–7頁. ISBN 978753524241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