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它盤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它盤

它盤,中國西周時期的一件青銅器,器形為盛水器「盤」,是貴族宴饗時行沃盥之禮所用。該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齊家村西周銅器窖藏。盤內底部有「」形一字銘文,並因而得名。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形制[編輯]

商周時期,祭祀、宴飲時需要進行「沃盥之禮」。《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也就是年長的侍者持匜向貴族手上澆水,年幼的侍者端着盤在下面承接棄水[1]。沃盥時,西周中期以前流行用青銅盉澆水,而用青銅盤接水;西周晚期及春秋戰國時,流行青銅匜澆水,盤接水;到戰國以後,盤逐漸被一種稱為「洗」的器具代替。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盤一般都設有雙耳,盤腹較商代的要有所變淺,部分會在圈足上另外附足以增加盤的高度[2]。它盤屬於典型的西周晚期青銅器風格[3]

它盤原器通高14.1厘米,口徑40.4厘米,腹深6.8厘米,重8.3公斤[4]。平唇,淺腹,腹飾重環紋。雙附耳向上高出口沿。圈足飾斜角夔紋,圈足下有四個裸體男子作為附足。附足四人眉眼俱全,作跪式跽坐,臀部墊於足上,雙手扶膝,肩承於盤。而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四人都缺一條腿,均為受過刖刑的奴隸,刖刑為《尚書·呂刑》所載的商周五刑之一,與、殺為並稱,指將受刑的犯人的雙足或一足剁去。據《周禮·秋官》中記載:「刖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宮者使守積」,它盤圈足下的斷足人為古籍中受過刖刑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實物佐證。[5][2]

相關文物[編輯]

它盤1963年1月[6]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齊家村東的一處西周銅器窖藏,同期出土的還有它盉、日己方尊、日己方彝、日己觥等器物[7]。而帶有「它」字銘文的青銅器,除了1963年扶風縣齊家村窯藏中出土的它盤和它盉,1958年扶風縣齊家村窯藏中曾出土過兩件它鬲[8]

參考[編輯]

  1. ^ 它盘. 陝西歷史博物館. [2018-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2. ^ 2.0 2.1 它盘. 西南政法大學. [2018-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8). 
  3. ^ 袁鳳東. 古朴秦川:三秦文化特色与形态. 現代出版社. : 130. ISBN 9787514323689. 
  4. ^ 陕西西周时期的青铜器(11). 三秦游. [2018-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5. ^ 平唇浅腹重环纹双附耳型它盘. 古藝袋網. [2018-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8). 
  6. ^ 廣播寶雞 企鵝號. 西周青铜器(上). 騰訊網. [2018-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7. ^ 日己觥. 陝西歷史博物館. [2018-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8. ^ 劉長江主編.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太原: 北嶽文藝出版社. 2008: 657. ISBN 978753783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