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都爾·沙阿
巴哈都爾·沙阿(尼泊爾語:बहादुर शाह,1757年6月16日—1797年6月24日)是尼泊爾沙阿王朝的一位王子和攝政王,為沙阿王朝開國之君普利特維·納拉揚·沙阿的幼子。中國史料稱他為巴都爾薩野。
巴哈都爾在政治上是普利特維國王的重要助手,在戰場上也是重要將領。相對於父親迷信怛特羅密教,以及兄長普拉塔愛好奢華,巴哈都爾則是一個守戒律而具有遠見的政治家。
1775年,普利特維國王病逝後,巴哈都爾流亡到英屬印度的貝特蒂亞。1785年,巴哈都爾被尼泊爾召回,擔任攝政王,輔佐年幼的國王拉納·巴哈都爾·沙阿。
在巴哈都爾執政之下,尼泊爾不斷對外擴張,先後征服祖姆拉、多提、帕爾帕、加瓦爾、庫馬盎等地區。祖姆拉國王逃往西藏,多提國王則逃往英屬印度。後來,巴哈都爾與達摩達爾·潘德、阿瑪爾·辛格·塔帕一起率軍攻滅林布萬,並且兼併了錫金。
1788年,尼泊爾與西藏的銀錢糾紛,巴哈都爾派人去西藏談判。在祖姆拉國王的唆使下,西藏方面不僅粗魯拒絕,還扣留了尼泊爾使者,並威脅要入侵尼泊爾。在第十世夏瑪巴·卻朱嘉措的建議下,巴哈都爾決定先發制人,派達莫達爾·潘德、巴姆·沙阿兵分兩路突襲西藏,[1]洗劫並焚毀了班禪在日喀則駐地的扎什倫布寺。清朝乾隆帝得知後,派八旗進入西藏擊退了進攻,隨後反擊併入侵尼泊爾,此為廓爾喀之役。最終尼泊爾向清廷求和,退出了西藏,並且讓錫金和加瓦爾復國。
隨着拉納國王的親政,巴哈都爾漸漸被疏遠並失勢,再次退隱到貝特蒂亞。然而,加德滿都的陰謀家們卻將其視為威脅,把他騙回加德滿都,隨後被誣陷圖謀篡位,被下獄處死。根據歷史學家巴布拉姆·阿查里亞的說法,拉納國王下令用滾燙的油潑向巴哈都爾,把他燙死。
巴哈都爾·沙阿被今日的尼泊爾人認為是一位偉大的軍人和征服者。尼泊爾人認為,尼泊爾能夠困擾像中國這樣的龐大帝國,又挫敗像英國這樣的強國,以及把小小的尼泊爾變為大尼泊爾,全歸功於巴哈都爾·沙阿的智慧、果敢和遠見。[2]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Failure of Captain Knox's Mis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ahadur Shah: the Regent of Nepal, by Bhadra Ratna Bajracharya. South Asia Books, 1992. ISBN 817041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