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雜報
外觀
開元雜報,開元年間流傳於外的官報,載於孫樵《經緯集》卷三收錄的《讀開元雜報》一文,是有證可查的最早的唐代官報。[1]
概況
[編輯]名稱
[編輯]開元雜報並不是這份印刷品的名稱,孫樵在書中說:「樵曩於襄漢間,得數十幅書,系日條事。不立首末。」也就是說,這「數十幅書」是沒有任何款式和名稱的,所以「開元雜報」一名,只是孫樵為了行文方便而隨意使用的稱呼。[1]
內容
[編輯]孫樵是唐憲宗到唐僖宗年間的關東人,擔任過宣宗時期的中書舍人和僖宗時期的職方郎中,看到開元雜報時,他正在湖北閒居。文章作於唐宣宗大中五年(即公元851年),其中摘錄了開元雜報的一些內容,[2]這些內容中記錄的情況都發生在開元十二年至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24年至公元735年)
意義
[編輯]開元雜報是一種從官文書中游離出來的傳播媒體,帶有一定的官方性質,但還不是官方統一審定發佈的,和邸報還有很大差別。雖然還殘留着官文書的痕跡,但已不同於官文書,十分類似16世紀誕生於歐洲的「新聞信」,但比「新聞信」早誕生約八百年。[1]
爭議
[編輯]- 開元雜報雖然被稱為「報」,但並沒有固定的刊期和報頭,所以性質上存在爭議。
- 部分學者認為,隋唐時期已經出現印刷品,中唐時印刷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所以開元雜報是中國的第一份印刷報紙。但更多學者主張,唐代的印刷術主要用來印刷佛經,開元雜報並不是中國的第一份印刷品。
- 開元雜報記錄的都是一些官方活動,而且不過「數十幅書」,時間跨度竟然長達十多年,所以只是一種類似《開元錄》的官方大事記,不能算作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