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尼基福羅夫
外觀
彼得·米哈伊洛維奇·尼基福羅夫 Пёт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Никифоров | |
---|---|
蘇聯駐蒙古國全權代表(第二任) | |
任期 1925年8月29日—1927年9月14日 | |
前任 | 阿列克謝·瓦西里耶夫 |
繼任 | 安德烈·奧赫京 |
遠東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第三任) | |
任期 1921年5月8日—1922年10月2日 | |
前任 | 鮑里斯·舒米亞茨基 |
繼任 | 彼得·科博澤夫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82年10月12日[儒略曆9月30日] 俄羅斯帝國伊爾庫茨克省奧約克 |
逝世 | 1974年1月6日 蘇聯莫斯科 | (91歲)
國籍 | 蘇聯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彼得·米哈伊洛維奇·尼基福羅夫(俄語:Пет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Никифоров)(1882年10月12日—1974年1月6日)蘇聯革命家、政治人物,曾擔任遠東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蘇聯駐蒙古大使等職務。
1882年,尼基福羅夫出生於奧約克的一個工人階級家庭,1895年在商店工作,1898年在伊爾庫茨克的電報局工作,後成為裝配工,1901年開始參與革命。1904年,尼基福羅夫成為俄國社民工黨黨員,並被帝俄政府徵召為波羅的海艦隊海員,1905年,他參與喀琅施塔得起義。起義失敗後,尼基福羅夫在全俄範圍內開展地下工作:1908年,他負責領導俄國社民工黨在伊爾庫茨克的軍事組織。1910年,他被逮捕,並被判處死刑(之後被減為20年苦役)。1917年二月革命後,尼基福羅夫重獲自由,然後被俄國社民工黨派遣至海參崴,擔任海參崴蘇維埃副主席和俄國社民工黨遠東局委員。1918年6月,捷克軍團攻陷海參崴,尼基福羅夫因此被白軍逮捕,蹲了一年半的監獄,1920年1月獲釋後加入遠東共和國政府,並於1921年5月8日至1922年擔任該國的第三任部長會議主席。1922年,遠東共和國與蘇俄合併後,尼基福羅夫在蘇聯擔任蘇聯駐蒙古國全權代表、蘇俄聯邦供應副人民委員、莫斯科東方研究所所長等職務,並撰寫自傳體小說《布爾什維克地下活動年代》。在尼基福羅夫去世之前,他曾獲得過列寧勳章、十月革命勳章和榮譽勳章。[1]
參考來源
[編輯]- ^ Nikiforov P.M. - article from the 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 .. [202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