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
外觀
放生池是許多佛寺中都有的一個設施。一般為人工開鑿的池塘,為體現佛教「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讓信徒將各種水生動物放養在這裏。[1]
沿革
[編輯]《大智度論》記載:「建德六年(577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餘循海路奔建康。輒遇大風波,楫折船沉。忽現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1]
放生池最早的建立者是天台宗的建立者智顗。[1]759年,唐肅宗下令所有佛寺建立放生池。《多寶名經》記載當時81所佛寺在皇帝的命令下建立了放生池。[1]
功能
[編輯]放生池既能調節空氣,抑制粉塵,又具有防火的作用。佛寺一旦失火,池塘里的水可以用來滅火。[1]
參考文獻
[編輯]來源書目
[編輯]- 張馭寰. 《图解中国佛教建筑》. 北京市: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154-0118-8.
- 張馭寰. 《图解中国著名佛教寺院》. 北京市: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154-0135-5.
- 梓岩 (編). 《中国名寺》. 安徽省合肥市: 黃山書社. 2012. ISBN 978-7-5461-3146-7.
這是一篇關於佛教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