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鎮 (饒平縣)
新圩鎮 | |
---|---|
鎮 | |
坐標:23°48′30″N 116°56′30″E / 23.8082°N 116.94174°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饒平縣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人口 | |
• 總計 | 26,352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44 51 22 114 |
電話區號 | +86 (0)768 |
新圩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新圩鎮地處饒平中部丘陵地帶,東毗鄰福建太平鎮及建設鄉,西鄰樟溪鎮,北連浮山鎮、東山鎮,南接聯饒鎮。農業是全鎮經濟主體,糧果生產是全鎮經濟主導產業。2002年11月,撤銷漁村鎮,其行政區域併入新圩鎮。
歷史
[編輯]古為元歌都東洋堡轄地,民國為浮山區所轄,1955年設漁村農場,1972年改公社,1986年改區,同年改鄉,1989年建鎮。1996年,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轄永盛、明塘、新樓、舊樓、上書、後頭、金背、長柯、龍塘、西坑、燎星、梅林、坎下、南洋、下村15個管理區和漁村居委會。[2]
面積
[編輯]鎮域面積92.4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積5.2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3萬平方公里。
人口
[編輯]人口總數3.5萬人。
語言
[編輯]信仰
[編輯]梅林村
豪光村
- 豪光古廟:供奉三山國王
長彬村
- 長彬古廟:供奉陳吊王
後頭村
南洋村
金背村
- 三老爺宮:供奉三老爺
馮田村
左麥村
麥園村
西坑村
南山村
坎下村
姓氏由來
[編輯]連姓, 宋朝徽宗時期的居福建莆田重岩公,宋理宗王(公元1259年)其裔孫金誥公來潮開創潮陽連氏。後裔分衍汕頭、濠江、潮陽、潮南、澄海、南澳、潮州湘橋、潮安、饒平黃岡、饒平新圩、普寧、惠來等地。
吳姓, 吳大成南宋「漸山七賢」之一,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八角井,遷福建省漳州詔安縣梅洲吳氏開基祖,妣追封恭人晉封宜人贈孺人陳氏,饒平中部吳氏皆為吳大成派下。長子吳奮龍後裔居於福建漳州漳浦縣,漳州南靖縣西南山坳,福建漳州平和縣,饒平縣螺坑(今東山鎮)、小榕、浮山、大榕(今浮濱)。五子吳乘龍於南宋嘉定九年(公時年31歲)攜二子移居廣東海南,至明宣德元年,大成祖第十一世孫吳素樸(時年十歲)由其父攜帶東移饒平縣塘邊(即長彬)定居,後裔居浮山、浮濱、樟溪等處。
陳姓, 吳大成第五子乘龍,於南宋紹定間攜二子遠渡海南島創居,傳至第十世吳x(迭名),於明宣德元年(1426)攜子吳素樸東移饒平,於塘邊(今長彬)定居,飼養鴨母,自成門戶。六年後素樸娶當地人陳氏希儒為妻,並得到陳氏族眾的關心扶持,後夫妻姓氏互易,吳陳親如一家,且人口增長迅猛,今已成該鎮大村之一。
陳姓, 陳氏一世祖文靖公,諱坦,福建泉州永春人,北宋元符間榮登進士榜,受任廣東省潮州府海陽知縣,在任有惠政,任滿潮人挽留,遂與同在潮為官的從兄精一公(諱增)一起卜居潮地秋溪都鸛塘鄉(現潮州市湘橋區官塘鎮),迄今已近千年。明初裔孫陳恢弼自秋溪遷入苗田(現饒平新圩鎮)。
陳姓, 宋末從福建莆田遷移至今廣東潮州鰲頭(今潮安東鳳鎮),爾後遷址至今饒平東界(今所城、大埕、柘林三鎮)。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陳姓先祖從今饒平東界遷新圩馮田村。
謝姓, 開饒始祖 謝福全於元末明初間,從福建漳州小靖(今詔安秀篆)遷移海陽,開創橫溪(今饒平新豐鎮)。福全派下有饒平黃岡、聯饒、樟溪、新圩、錢東、高堂、大埕;潮安、澄海、潮陽、普寧、豐順等。
莊姓, 莊淳靜,乃潮安江東獨樹莊氏始祖莊彌淵第五代孫,由江東獨樹遷移饒平黃岡大衙開枝發葉。莊淳靜娶陳氏,長子莊子俊有一子:若輝。莊若輝生二子:慎峰、少峰。莊慎峰,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為躲官司,從黃岡大衙避居今新圩鎮,為新圩莊氏開基始祖。
鄧姓, 鄧文顯,世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禾口村。子志齋、號太乙,被粵東多數鄧氏裔孫尊為一世祖。鄧氏先祖居饒平縣上饒鎮下善(永善村),後裔遷入饒平新圩鎮下村。
曹姓, 始祖十五郎公,號遠生,妣馬氏。宋朝進士,官福建汀州知府,卜居福建寧化曹坑。十五郎公生一子二十一郎,由寧化移於連城半溪,又徙福建上杭橫橋前坑,生下二子:三十二郎、三十六郎。三十六郎移居廣東饒平西坑內曹鄉(今新圩)。
朱姓, 先祖朱熹(文公),元朝末年,朱文公的第九世裔孫朱國泰公從福建漳州龍海鴻關大社搬遷到雲霄西林村定居。國泰公四世孫孟育公於明朝景泰初期從溪坪羅山移居福建詔安鶴坑(今福建雲霄縣岳坑村)。岳坑朱氏裔孫散居漳州、廣東饒平黃岡鎮、聯饒鎮、新圩鎮主要來自之文公十三世孫見錫公及樂靜公、東峽公等之派裔。
朱姓, 於元末從福建南平邵武遷至今廣東潮州饒平海山坂上,明崇禎年間從海山坂上遷移至新圩左麥村。
王姓, 王姓於宋末元初從福建永定遷移至今廣東潮州三饒,爾後遷至饒平浮山東官村。明宣德五年(1430)從饒平浮山東官遷至新圩鎮舊樓村,清光緒年間從舊樓村移至龍塘村創業。因建鄉之始,村中東面及西面分別建龍光樓及龍堂樓,而取名龍堂,後改稱龍塘。村旁有後頭山,海拔120米。世居民族為漢族,通用閩南方言饒平潮州話。
王姓, 於宋末從福建平和縣遷移至廣東汕頭澄海南洋定居,明萬曆七年從澄海南洋村遷移至饒平新圩南山村。
張姓, 先祖宋末之初從福建漳州遷至廣東潮州饒平下饒堡馬崗鄉,從今廣東饒平縣三饒鎮馬崗鄉爾後遷徙至今新圩下蔡村,明天順三年(1459)從新圩下蔡村遷至新圩鎮南洋村。
張姓, 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從饒平深溪(今湯溪鎮周邊)搬遷至新圩新石村。張氏祖公是一個秀才,鄉里被盜賊燒毀後,全家失散,他和大、二兒子失蹤,只有三、四兒子和母親(李氏媽)一起連夜逃出,回到安民娘家暫住,不久來到新塘(新石)創鄉。經過子孫後代的勤耕力作,白手興家,至民國初年,已有近百戶、二百多人。
張姓, 於明萬曆末年(1617年),由福建漳州市詔安縣太平鎮景坑村始祖張宗榮八世孫張寬侃遷移至廣東饒平新圩坎下村。創村後為閩粵兩不管之地,1937年才從景坑劃歸饒平漁村管轄。因建鄉之始,民居地處漁村三門坷大崩坎之下,而取名坎下。
劉姓, 先祖於宋末元初從福建龍巖遷移至廣東大埔百侯鎮,後移至今潮州饒平饒洋鎮石井村。明天順四年(1460),從饒平石井村移至饒平東山小榕後遷移新圩鎮西坑村。因地處今漁村西面的山區谷地而取名西坑。
呂姓, 正統元年(1436年),呂姓祖先從饒平黃岡東峽村至此新圩南山村。因創鄉時建在八仙山主峰之南而得名南山,曾用名南山塘。
余姓, 余姓於宋末從福建省漳浦縣遷移至今廣東潮州饒平黃岡後港村,明萬曆末年(1620年),余氏從今饒平縣鳳江後港村遷入新圩豪光村,故昔時稱「後港寮」。
嚴姓, 於南宋從福建漳州為避亂時南遷於廣東潮州府黃岡城,明初從饒平黃岡城遷至新圩馮田村。
賴姓, 於南宋末年從福建永泰遷至廣東潮州黃岡,明初年從饒平黃岡遷移至新圩馮田村。
翁姓, 元初從福建莆田遷移至今廣東潮州饒平三饒西門,明崇禎年間,從三饒西門遷移至新圩左麥村。
江姓, 元末從福建平和縣遷至今廣東潮州饒平湯溪青竹徑,明末從湯溪青竹徑遷移至新圩左麥村。
黃姓, 宋初從福建省泉州遷移至廣東潮州府江東獨樹鄉,元朝泰定五年從潮州府獨樹鄉遷移至饒平新圩潘段村。黃氏大夫第,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四點金式古厝,保存基本完好,有人居住。
黃姓, 洪武元年(1368年),黃氏先祖從廣東潮州三饒南淳遷至今新圩漢塘頂片定居創祖。
邱姓, 宋朝初年從福建遷移至廣東潮州,宋未從潮州遷移至饒平新圩潘段村。
林姓, 宋朝初年從福建省泉州遷移至今饒平縣三饒,宋末從饒平縣三饒遷移至新圩潘段村。
鄭姓, 鄭姓於南宋時由福建莆田遷至今廣東潮州饒平海山鎮坂上村後遷居於新圩西山村,明萬曆末年(1620年),從西山村至岐山創村。
交通
[編輯]鎮區距離縣城17公里,距離瀋海高速黃岡出口15公里,省道S222線、縣道X008線貫穿全境,其中,縣道X008線是饒平連接福建的過境線之一,全鎮及村內主要道路實現路面硬底化,總里程數超100公里。
水利資源
[編輯]鎮內水利資源豐富,有中二型水庫一宗、(小)型水庫1宗、小(二)型水庫13宗、山塘46宗。
教育
[編輯]村莊中多有小學,全鎮唯一一處中學:新墟中學。
行政區劃
[編輯]新圩鎮下轄以下地區:[3]
安民村、霞光村、馮田村、南山村、左麥村、僑光村、苗田村、田中村、錦華村、長彬村、潘段村、豪光村、岐山村、西山村、新石村、後頭村、永盛村、明堂村、金背村、長柯村、龍塘村、西坑村、燎星村、梅林村、坎下村、下村、南洋村、新樓村、舊樓村和下書村。
參考資料
[編輯]- ^ 2023年饶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新圩镇. [201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2023年新圩镇 (饶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