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士安
外觀
施士安 | |||||||||||
---|---|---|---|---|---|---|---|---|---|---|---|
國家 | 清 | ||||||||||
名 | 慶;譜名若齊 | ||||||||||
字 | 伯欽 | ||||||||||
氏族 | 潯海施氏 | ||||||||||
出生 |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 ||||||||||
逝世 | 乾隆十四年(1749年) | ||||||||||
墓葬 | 南安四十五都居鬥鄉 | ||||||||||
| |||||||||||
出身 | |||||||||||
臺灣府學附生、例貢 | |||||||||||
施士安 |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施士安 |
全羅 | Si Sū-an |
施士安(閩南語:Si Sū-an;1694年—1749年),名慶,譜名若齊,字伯欽,是施世榜長子,娶有蔡氏、王氏[1]。他曾在新埔莊(今彰化和美鎮)開墾福馬圳一帶土地,為當地業主[1]。又曾於乾隆二年(1737年)捐修鳳山縣文廟(一說是其父要他捐建),於乾隆五年(1740年)捐學田[註 1]與學粟給府城海東書院[1]。
此外乾隆元年(1736年)時,他與祝萬年、張方高等仕紳請命,得皇帝准允今後臺灣四縣丁銀從四錢七分(加上火耗為五錢多)比照中國大陸各地降為二錢[1]。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時與其他臺灣仕紳為巡臺御史諾穆布立「諾公穆布甘棠遺愛碑記」,同年九月十三日與其他臺灣舉人、貢生聯名請臺灣道劉良璧修志,隔年獲得省方同意,即《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後來施士安與生員翁昌齡一同擔任修志的監刻職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