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婭·賴克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莉婭·貝爾·賴克特(英語:Julia Bell Reichert,1946年6月16日—2022年12月1日),美國紀錄片導演、社會活動家、女權主義者,電影發行公司New Day Films英語New Day Films聯合創辦人,曾憑藉作品《工會女僕》(1977)、《Growing Up Female》(1983)、《正觀「紅色」》(1984)及《最後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產》四度獲得奧斯卡獎提名,而2020年的《美國工廠》則在奧斯卡獎候選作品中勝出[1] 。此外,她還獲得過兩次黃金時段艾美獎和兩次皮博迪獎提名,共有兩部作品被列入國家影片登記表,以及曾獲得美國勞工與工人階級史協會英語Labor and Working-Class History Association頒發的勞工和工人階級史傑出貢獻獎。同時她還是萊特州立大學的教授。

國際紀錄片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Association美國全景紀錄片影展英語Full Frame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英語Hot Docs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均曾向賴克特頒發終身成就獎,Chicken & Egg Pictures則曾授予她「突破獎」。她的電影作品曾獲衛克斯那藝術中心於美國多地展出,其中2019年5月於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早年經歷[編輯]

賴克特出生於新澤西州的博登鎮[2][3],自幼喜歡攝影。她的父親路易斯是一名屠夫,母親多蘿西則是一名護士,家中除了賴克特之外還有三個孩子[4]。路易斯在新澤西州的長灘島經營一家漁船租賃公司,因此全家人都在那裏度過夏天。

賴克特的高中就讀於博登鎮地區高中英語Bordentown Regional High School,於1964年畢業[5][6],1964年高中畢業後,賴克特被安蒂奧克學院錄取,1967年夏天,披頭四於美國三藩市地區發起「愛之夏」運動,賴克特搭乘便車前往參加,其後便沒再返回學校。1968年,她重新回到安蒂奧克學院,最終於1970年畢業。她在該學院的唯一一名導師為電影導演大衛·布魯克斯,後者在一次從學院開車回家的路上因車禍去世,年僅24歲。

職業生涯[編輯]

1968–1970[編輯]

1968年,賴克特開始與吉姆·克萊因交往,並與他展開工作上的合作。一年後,賴克特在克萊因的介紹下加入安蒂奧克學院一個名為WYSO FM的學生電台,此後開始學習音頻錄製、磁帶剪輯、採訪以及限時故事講述。1969年夏天,賴克特參與了WYSO的一個合作任務,根據電台經理在課程評估的記載,她在此期間表現非常積極,總共為大約十名學生以及幾名校外人員提供了寫作、信息收集、錄像、採訪、播報等方面的指導。

1969年,賴克特在WYSO上開設了一檔名為《The Single Girl》的新節目,該節目可能是美國國內第一檔討論女權的節目。後來賴克特認為「girl」一詞包含着對女性的不尊重,將節目重命名為《Sisters, Brothers, Lovers, Listen》[7]

1970–1972[編輯]

1971年,由賴克特與吉姆·克萊因製作的紀錄片《Growing Up Female》正式上映。該片綜合訪談記錄及影像資料,按時間順序記錄了女性在六個年齡段內逐漸社會化的過程,成為第一部詳細闡述婦女解放運動的長紀錄片。201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將該片列入國家影片登記表

在《Growing Up Female》的製作過程中,賴克特與克萊因多次接到各個發行商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於是決定自行創辦一家電影發行公司,並提出以「New Day Films」作為未來公司的名字。1971年,賴克特與克萊因在參加佛萊厄提研討會時與同屬女權運動先驅人物的電影導演阿馬莉·羅斯柴爾德和利亞納·布蘭登首次見面,最終四人正式創辦「New Day Films」公司,公司股份均由電影導演持有,並採用民主化運行方式。目前該公司已經發行過3000多部電影,並已有超過140名導演加入。

1974–1984[編輯]

1974年,賴克特在《An American Way of Dealing》發佈之後暫停了與克萊因的合作,轉而開始與邁爾斯·莫古列斯庫合作製作《工會女僕》。該片的靈感來自於愛麗絲·林德和斯托頓·林德創作的《Rank & File – Personal Histories By Working Class Organizers》一書,通過口述和檔案資料講述了三名底層工會成員的故事。1976年,該片獲得1977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提名。歷史學家霍華德·津恩在談到該片時則表示這是他看過的所有關於勞動人民的電影中最好的一部。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賴克特再次與克萊因合作,推出紀錄片《正觀「紅色」 》,該片於1983年於特柳賴德和紐約的電影節上展出。

《正觀「紅色」 》在頗受電影院青睞,分別在紐約和三藩市/海灣區、波士頓和西雅圖、洛杉磯等地的電影院中持續放映10周、7周、5周,總共被近100個美國城市內的電影院列入片單,並於1984年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另外該片也一直被各發行商爭相發行,最近一次發行該電影的公司為IndieCollect。

1985–1996[編輯]

《正觀「紅色」 》首映結束後,賴克特於1992年創作了小說《Emma & Elvis》,並將其改編為小說特寫[註 1]。1997年,賴克特開始與新搭檔史蒂文·博格納爾合作進行電影《A Lion in the House》的拍攝。1999年,她開始負責另一部小說特寫《The Dream Catcher》(由艾德·拉德特導演)的製作。

《A Lion in the House》為賴克特根據六年來拍攝的超過525小時的材料進行編輯,並與美國獨立電視服務公司英語ITVS合作製作,講述了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英語: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內五個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照料者共同與癌症和其所帶來的其他問題作鬥爭的故事。該片連續兩晚在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出品的黃金時段節目《獨立鏡頭》系列中放映。

《A Lion in the House》於2006年在聖丹斯電影節中的美國紀錄片競賽中勝出。2007年,該片被提名為電影獨立精神獎最佳紀錄長片,並獲得一項黃金時段艾美獎。

2008-2015[編輯]

2008年6月,通用汽車在代頓的分公司宣佈將停止生產冰磧石材質的卡車和公共汽車,並會關閉相關工廠,而這些工廠此前一直是當地求職人士的重要選擇以及社區的經濟命脈。賴克特、博格納爾以及他們的團隊隨即採訪了這些工廠的數百名工人,並根據採訪結果製作了一部名為《最後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產》的電影。當時工廠不允許電影團隊到工廠內部拍攝,因此團隊成員只能在出入口處向工人分發攝像機,並對他們進行秘密採訪。在此過程中,團隊還獲取到了最後一輛卡車的生產過程錄像。該片於2009年在特柳賴德電影節上展出,並於2010年獲得一項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短片提名。

2012年,賴克特與博格納爾共同導演了紀錄短片《Sparkle》,該片在美國電影學會銀泉紀錄片節(英語:AFI SilverDocs)及新奧爾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紀錄短片觀眾票選獎,並由公共廣播公司轉播。

2012年,賴克特重新回到WYSO 91.3 FM電台,她協同博格納爾、電台工作人員及其志願者,並與一群網絡創新開發者合作,開設了新節目《ReInvention Stories》(2012–2014),該片為國家級故事講述計劃Localore中的一個項目,由公共廣播公司和約翰—嘉芙蓮·麥克阿瑟基金會提供支持,主要講述代頓人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下必須重新改造生活方式的故事,而故事內容則通過廣播片段、短影片、攝影展及互動性跨媒體網站呈現。2014年,本片在翠貝卡電影節的公眾與媒體互動環節中展出。

2015年,賴克特、博格納爾與辛辛那提歌劇院、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合作製作了短片《Making Morning Star》,本片主要介紹劇組幕後的工作場景,部分根據一部美國新歌劇改編而成。

2015-2020[編輯]

2015年,中國擋風玻璃製造商福耀集團宣佈將收購通用汽車公司之前的冰磧石汽車製造廠,並在中國增設了一系列工廠,重新為社區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新工廠允許賴克特團隊進入所有工廠採訪,並允許採訪公司董事長。

2015年,團隊開始拍攝電影《美國工廠》,至2017年結束;2018年底,剪輯師完成電影剪輯;2019年年初,作曲人查德·卡農完成配樂創作。

2019年,《美國工廠》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展出,不久,該片的發行權分別被Netflix及高地製片公司買下。本片亦因為其出色的巡展成績,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賴克特等人也因此獲得最佳導演獎。

《美國工廠》首映後,各地相繼在衛克斯那藝術中心的主持下舉行賴克特電影的回顧性展出,《美國工廠》本身則在現代藝術博物館上市。

2020-2021[編輯]

經過長期製作後,賴克特和博格納爾共同推出電影《9to5: The Story of a Movement》,該片為根據現實生活中一場名為9to5的運動改編而成,主要內容則為運動參與者及演員、社會活動家簡·方達[註 2]的採訪片段。

《9to5: The Story of a Movement》原計劃在2020年的西南偏南電影節上舉辦首映禮,但其後因新冠疫情被迫中斷,最終影片於2021年年初作為公共廣播公司的《獨立鏡頭》系列節目的一部分首映,並於2022年獲得皮博迪獎提名。

新冠疫情高峰期,賴克特和博格納爾應鄰居大衛·查普爾的請求,開始為他錄製他在黃泉市舉行的一系列遠程戶外喜劇表演。

2020年代,賴克特和博格納爾通過與特邀嘉賓喬恩·斯圖爾特、蒂凡尼·哈迪斯、克里斯·洛克等人的合作,先後完成了電影《8:46》及《Dave Chappelle: Live in Real Life》的製作,前者於2020年通過Netflix線上首映,後者則於2021年翠貝卡電影節即將閉幕時展出,組織方在現場所提供的6,000張門票全部售出。

個人生活[編輯]

賴克特於1986年和第一任丈夫吉姆·克萊因離婚,此前她為克萊因生下了一個女兒。2020年,賴克特與長期合作夥伴史蒂文·博格納爾結婚[4]。除了是一名女權主義者外,賴克特亦有加入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組織[8]

賴克特在2006年被確診患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又在2018年被確診患有尿路上皮癌(一種過渡細胞癌英語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4]。2022年12月1日,賴克特因尿路上皮癌發作,在俄亥俄州黃泉市的家中去世[2][4]

註釋[編輯]

  1. ^ 一種電影或電視節目的形式,通常基於小說改編,並強調情節和角色的發展
  2. ^ 其之前也曾根據這次運動創作了一部名為《9to5》的電影

參考資料[編輯]

  1. ^ The 92nd Academy Awards | 2020. Oscars.org.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February 9, 2020 [February 10,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0) (英語). 
  2. ^ 2.0 2.1 Vlessing, Etan. Julia Reichert, Oscar-Winning 'American Factory' Documentarian, Dies at 76. The Hollywood Reporter. December 2, 2022 [December 2,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0). 
  3. ^ Wilson, Kevin. A Q&A With Oscar-Winning Director Julia Reichert, Who Will Speak About 'American Factory' in Louisville. LEO Weekly. 2020-02-13 [2022-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美國英語). I came from a rural area outside a small town called Bordentown, New Jersey. And pretty much everybody I knew there was a Republican. 
  4. ^ 4.0 4.1 4.2 4.3 Hoberman, J. Julia Reichert, Documentarian of the Working Class, Dies at 76有限度免費查閱,超限則需付費訂閱.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 2022 [December 2,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2). 
  5. ^ Julia Reichert Class of 1964. Bordentown Regional High School. [2022-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 (英語). 
  6. ^ Broadt, Lisa. Bordentown High School grad wins Academy Award for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Courier-Post. [2022-12-02] (美國英語). A Bordentown Regional High School graduate took home an Academy Award on Sunday for the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Julia Reichert, class of 1964, co-directed and was a producer of American Factory. 
  7. ^ Filmmaker Julia Reichert reflects on her career as a retrospective of her work comes to The Neon. WYSO. 2021-11-17 [2022-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4) (英語). 
  8. ^ Julia Reichert, 1946-2022: Chronicler of Working-Class Struggles. [2023-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延伸閱讀[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