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民都魯中華公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行政樓

民都魯中華公學是全砂拉越最大的華小,學生人數最多曾達2,848人,當時是砂拉越唯一人數超過2,000人的華小。據砂拉越州華文小學列表,2019年民都魯中華公學人數為1,333人(砂拉越第三多,於2000年前後分出二校),其餘超過1,200名學生的華小尚有:[1]

  • 美里中山華小(1,547人)
  • 古晉十哩中華公學(1,429人)
  • 美里埔奕中華公學(1,325人)
  • 古晉中華華小三校(1,315人)
  • 古晉中華華小二校(1,314人)
  • 美里杜當中華華小(1,305人)
  • 美里珠巴中華公學(1,279人)
  • 詩巫衛理華小(1,252人)
  • 民都魯尚文華小(1,227人)
  • 古晉中華華小四校(1,204人)

歷史[編輯]

創立初期[編輯]

中華公學創於1919年2月5日。來自中國南部的華裔同胞,為了子女承受優良的華文文化,熱心集資,創立了首間學堂, 定名為「普南學堂」。當時學生人數只有七、八名,老師一名兼任校長。後來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乃遷址並改名為「中華學校」,較後又改名為「中華公學」。因此,「普南學堂」乃「中華公學」之前身。當時學校之經濟來源,乃靠華裔熱心人士自動捐獻及學費收入為基金,後期才接受成為政府津貼學校。創校初期,租用市區之木板店屋作為校舍。1920年,董事部向政府申請位於市中心之一依甲地段(於菜巴剎對面),興建一座雙層木板屋,作為校舍。1921年初落成。1935年,因為學生不斷增加,於是增聘兩位教員。1939年,校舍旁又興建四間單層教室,併兼辦幼稚園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南侵,在1942年初民都魯淪陷,學校也同時遭殃,被日軍改為日文學校。1944年,聯軍反攻,民都魯幾乎夷為平地,僅學校與大伯宮廟倖免無恙。

光復後[編輯]

戰後1948年,學校奉當時殖民地政府之命,將學校遷往飛機場旁邊(今夜市所在地),增建兩座雙層木板校舍,而後另建兩排臨時課室,食堂及校長宿舍等。在1948年至1988年,約四十年之間,學校學生上課時都受到飛機起落之巨大噪音干擾,且校內排水系統不佳,每逢下雨,積水深達一尺多。當學生人數多達一千七百多人時,課室不夠,被逼分上下、午班上課。學校舊校址地契,於1984年屆滿,由於延期申請不被批准,董事部再向政府力爭。終於在1983年獲得批准由在丹絨巴都路附近之一塊四英畝(約1.6公頃)土地以供重建校舍之用。1984年,董事部為籌建耗資三百餘萬令吉之新校舍,發出告社會人士書,籌募建校基金。

當1986年中溝渠工程完成後,耗資一百七十萬令吉之新校舍工程,也在1986年10月中動工興建。新校舍為三座三層洋灰樓,內有三十六間課室及回教禱告室。另一座為雙層行政樓,樓下為校務處及牙科室;樓上為圖書館、會議室、音樂室及資料室。新校舍於1988年初竣工,並於當年5月15日正式啟用。董事部再次籌款建一座大禮堂。1989年正月,該座耗資八十萬令吉的大禮堂正式動工,於1990年三月竣工,並命名為「拿督葉明逸禮堂」,董事部向州政府申請一塊空地作為建立運動場之用。1992年,州政府正式批准學校旁邊一塊3.5畝的土建地運動場。1993年,進行填土,種草,圍籬笆等工程。1996年5月17日,學校運動場正式開幕,並當天舉行常年運動會。因課室不夠,董事部決定再建一棟新校舍和一座廁所。1996年3月,正式動工興建,於年尾竣工。此校舍(D座校舍)高三層,共有八間課室,兩間生活技能室及一間講台。同年年底,雨蓋候車亭及走廊建成。1997年,建造成功泉及知識泉來美化學校。每間課室多裝四架風扇。辦公室新造一間冷氣休息室。

1997年,本州副首席部長丹斯里拿督陳康南醫生宣佈州政府批准民都魯中華公學分校。董事部申請到一塊位於吉都隆3英里,佔地7.1依甲(約2.9公頃)的土地。1998年,為了配合中華公學「八十大壽」,校方在禮堂旁建造學校紀念碑。在D座校舍前建一座交通花園及勤毅橋。此花園作為學生練習交通遊戲之用。因學校學生太多,而學校地方有限不能建更多課室。故此,董事部極力向政府申請以批准中華公學建立分校。1999年,增設電腦課程。耗資約三十萬令吉電腦室。2000年,建造雨蓋排球場,雨蓋籃球場及親善園。2001年,建造宏願碑及蘑菇亭。2002年,建造智慧亭。2003年,為了慶祝學校八十五周年,校方在行政樓與A座校舍之間建造了一座「全能碑」。2005年,中華公學分校竣工;2008年獲准成為民都魯中華公學二校。[2]中華公學將於2019年2月5日迎來百年校慶。[3]

歷代校長[編輯]

姓名 性別 年度 任期
吳錦秋 1919-1922 五年
施以德 1923 一年
張俊民 1924-1925 二年
林景秋 1926 一年
蔡培元 1927-1928 二年
余構容 1929-1931 三年
余劍光 1932-1934 三年
趙信侯 1935 一年
李秀添 1936-1937 二年
陳滌塵 1938-1940 三年
蘇煥明 1941 一年
1949-1961 十一年
謝國雄 1954 一年
何特關 1955-1957 三年
陳孔榮 1958 一年
盧榮璋 1962-1963 二年
黃應岳 1964-1972 九年
李任蘭 1973 一年
余啟康 1974-1978 五年
餘澤儀 1979-1990 十二年
劉友實(代校長) 1990(九月)-1992(五月) 二年
麥君光 1992(五月)-2003 十二年
許統玉 2004 一年
陳大銳(代校長) 2005 一年
許巧玉 2006-2014 八年
池梅惠(代校長) 2015-2016 兩年
池梅惠 2017-今(2024) 現任

參考文獻[編輯]

  1. ^ Senarai Sekolah Mengikut Kumpulan Jenis Dan Negeri -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KPM). www.moe.gov.my. [201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0). 
  2. ^ 教总教育资讯网 - 2008年至2018年华小学生人数的演变,以及华小建校和迁校的发展实况. 教總教育資訊網. 2018-09-03 [2019-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2). 
  3. ^ 2千套民中华公学首日封 4款不同设计 欲购从速. 詩華日報. 2019-01-28 [2019-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