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湖州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湖州鏡是宋代湖州地區(今浙江吳興)生產製造的銅鏡。湖州鏡的製造始於北宋,興盛於南宋,在明清時仍有餘波。鏡多為葵花形,也有圓形、方形、桃形、棱形、帶柄形、雞心形等形狀,一般為素背無紋飾,在鏡背素地上常鑄有商標性質的銘記,如「湖州石家青銅照子」、「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晉侯造」[1],基本特徵為銘文題記中帶有「湖州」二字,使人知其生產地點為湖州,故稱湖州鏡。「照子」即「鏡子」,這一稱謂為宋鏡特別是北宋鏡上所特有的,或與避宋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的「敬」字諱有關。[2]湖州鏡在當時遠銷各地,除國內發現外,朝鮮、日本等地亦有流傳。

生產情況

[編輯]

湖州鏡的生產年代可上溯至北宋時期。在江西發現的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陳天若墓、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顯謨閣學士郭知章墓、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蔡披墓、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張氏墓等墓中都有標準的湖州鏡出土。[3]《宋會要輯稿》記載:「至道二年(公元956年),詔應私鑄銅器蠹壞錢貨,建康府、台、明、湖州猶甚,可專委守臣嚴切禁止」[4],由此可見湖州鏡至遲應該在至道二年就已經開始生產。在北宋晚期湖州鏡已是較為流行和常用的鏡類了,且已頗具生產規模。

湖州鏡的生產在南宋達到興盛。湖州為當時一個著名的鑄鏡中心,鑄鏡商號店鋪林立,能工巧匠眾多。兩宋時期,湖州地區有名有姓的私人銅鏡作坊就有:石、李、徐、丁、陸、黃、韓、蔣、馮、符、劉、萬等,其中最為熟知的應為石家鏡,銘文有石二郎、石二叔、石三郎、石十郎、石十五郎等,而又以石念二叔所生產的最多。此外還有湖州官方鑄鏡機構——湖州鑄鑒局。[5]南宋湖州鏡有透光鏡和普通鏡之分。透光鏡先鏨龍鳳花紋於鏡面,再嵌以紫銅,磨冶光平而不見嵌痕。將鏡放置於光下,其光反映璧上,所鏨刻的龍鳳紋清晰可辨。而普通鏡則只刻鑄作坊主姓名等內容在其背面,幾乎沒有紋飾。[6]此時銅鏡已從貴族手中整理儀容的高檔用品轉為平民的日常用品。與前朝繁縟複雜的裝飾藝術風格不同,湖州鏡的風格大方、簡潔,降低了工匠鑄鏡工時,更好的適應了其作為商品流通的本質特點。

明、清時期湖州鏡繼續鑄造,薛家鏡的鑄造為湖州鏡另一高峰。鏡上銘文有「薛懷泉造」、「薛近峰造」、「薛晉侯造」等。明人所編《烏程縣誌》記載:「薛,杭人而業於湖」,光緒《烏程縣誌》記載鑄鏡人中最負盛名者「名晉侯,字惠公」。[7]關於薛家在湖州地區鑄鏡的時間,明萬曆謝肇淛所寫的《西吳枝乘》中記載:「鏡亦以吳興為良,範金固不殊,其水清冽,能發光也,最知名者薛氏」。可知最早在明萬曆年間薛家就已開始在湖州鑄鏡,薛家鏡至清乾隆年間被稱為貢鏡,至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清廷廢止「歲貢嘉爐湖鏡」之例,清代中後期以來,玻璃鏡的大量生產,從質量、性價比上都已超過湖州鏡,以湖州薛家鏡為代表的傳統鑄鏡行業逐漸沒落並最終退出應用市場。[8]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嚴正德; 王毅武. 青海百科大辞典.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4.10: 782. ISBN 7-5005-2414-5. 
  2. ^ 高大倫. 中国文物鉴赏辞典. 桂林: 灕江出版社. 1991.12: 313. ISBN 7-5407-0820-3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3. ^ 管維良. 中国铜镜史.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6.02: 245. ISBN 7-5366-7607-7. 
  4. ^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四. 國學大師網. [2019-10-04]. 
  5. ^ 德清縣博物館. 灿烂的德清历史文化.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5.05: 146. ISBN 978-7-5508-1445-5. 
  6. ^ 沈慧. 湖州古代史稿.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5.05: 205. ISBN 7-80192-497-5. 
  7. ^ 林乾良. 镜文化与铜镜鉴赏.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2.12: 243. ISBN 978-7-5508-0643-6. 
  8. ^ 德清縣博物館. 灿烂的德清历史文化.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5.05: 147. ISBN 978-7-5508-1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