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內胎輪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內胎輪胎俗稱真空胎[1],是一種沒有內胎的充氣輪胎,空氣直接壓入輪胎中。輪胎內壁有一層很薄的橡膠層(密封層),稱為氣密襯層。氣密襯層被固定在輪輞上。無內胎輪胎的特點是,釘子刺破輪胎後,輪胎能緊裹穿刺物,內部空氣不會立即泄掉[2]。即使將穿刺物拔出,密封層也能保持胎內氣壓。[3]

歷史[編輯]

Killen Tire於1928年申請無內胎輪胎專利。固特異的子公司Wingfoot Corporation於1944年在南非成功申請無內胎輪胎的專利。

百路馳的員工弗蘭克·赫扎格英語Frank Herzegh於1946年申請了一項專利。截至1955年,無內胎輪胎成為新車的標配。[4][5][6]

參考文獻[編輯]

  1. ^ 李丹,朱春龙,王怀强主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程 第2版,东北大学出版社,2017.06,第68页. 
  2. ^ 日本GP企画室编;宋桔桔,董国良译,汽车车身底盘图解,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香港万里机构出版有限公司,1995.01,第49页. 
  3. ^ 陈新亚编,车迷辞典,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06,第161页. 
  4. ^ B.F. Goodrich Co. announces development of tubeless tire. History.com by A&E Television Networks. [April 4,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5. ^ [1] (1956).
  6. ^ [2]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