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庫爾特·馮·塞德利茨-庫爾茲巴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瓦爾特·庫爾特·馮·塞德利茨-庫爾茲巴赫
1942年的塞德利茨-庫爾茲巴赫和保盧斯
原文名Walther von Seydlitz-Kurzbach
出生(1888-08-22)1888年8月22日
 德意志帝國漢堡
逝世1976年4月28日(1976歲—04—28)(87歲)
 西德不來梅
效命 德意志帝國
 魏瑪共和國
 納粹德國
自由德國全國委員會
軍種 納粹德國陸軍
服役年份1908–43
軍銜炮兵上將
統率第12步兵師
第51軍
參與戰爭一戰

二戰

獲得勳章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沃爾特·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德語:Walther von Seydlitz-Kurzbach 1888年8月22日—1976年4月28日),納粹德國將領,生於漢堡,1908年入伍。

生平[編輯]

貴胄出身[編輯]

瓦爾特·馮·塞德利茨出身於普魯士貴族塞德利茨伯爵家族,這一家族最早於13世紀初被提及。這個家族的許多成員都曾在普魯士軍隊服役。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腓特烈大帝麾下的騎兵上將弗里德里希·威廉·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以及後來陸軍元帥約克·馮·瓦滕堡的副官弗洛里安·馮·塞德利茨少校。

他的父親是普魯士中將亞歷山大·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1847年—1935年),母親是海倫·馮·岡瑟(1856—1933 年),她是普魯士波森省省長威廉·巴斯托·馮·岡瑟的女兒。

第一次世界大戰[編輯]

1908年,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高中畢業,加入但澤普魯士陸軍第2西普魯士野戰炮兵第36團,成為一名士兵。1910年從軍校畢業後,他成為一名中尉。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在東線和西線作戰,歷任炮兵連長和副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二戰爆發時為第12步兵師師長,晉升少將,1940年他晉升中將。1942年3月在其指揮下的5個師的塞德利茨戰鬥群打破德米揚斯克包圍圈獲得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斯大林格勒[編輯]

防守該包圍圈的成功令赫爾曼·戈林在其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建議使用相似的方法對第6集團軍進行補給,理論上這會獲得一些好處[1];第6集團軍雖然被困但同時仍在戰鬥的情況之下,蘇軍需要集中力量鞏固包圍圈,這容許德軍進行重組及實施反攻。但是兩次行動中被圍部隊的規模有很大分別,在德米楊斯克只有1個軍(大約1個集團軍的33%)共6個師被圍,在斯大林格勒則是整個及大規劃加強的集團軍被圍;而且在德米楊斯克及霍爾姆每日只需要大約265噸補給品,但第6集團軍每日估計需要最少700噸至800噸的物資;運輸路程更長;蘇聯空軍組織良好得多的阻擊導致空中運輸部隊損失巨大,作戰地區中更缺乏良好的基礎設施,使得德國空軍沒有足夠的力量向斯大林格勒的守軍進行補給,斯大林格勒德軍最終補給耗盡選擇投降。

但他個人和他的祖國的好運到此為止了,納粹德國的野心太大,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分兵斯大林格勒,作為第51軍軍長的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及其整個第6集團軍數十萬官兵的側翼交給了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人,這些納粹盟友缺乏機械化裝備,蘇軍選擇他們作為突破的目標。

天王星行動發起後,塞德利茨和第6集團軍被圍困於斯大林格勒,雖然他曾力勸保盧斯即使希特拉反對也要進行突圍作戰,不過猶豫不定的保盧斯終歸沒有同意他的意見,陸上補給線已經被蘇軍切斷,空中補給線方面,蘇軍取得了制空權,德軍的運輸機的數量也不足以向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軍隊提供物資,德軍無力突圍也無力堅守了。

1943年1月25日,他告訴部下,他們可以自由決定是否投降。弗里德里希·保盧斯立即解除了他手下三個師(第100第71第295步兵師)的指揮權。隨即他與保盧斯一同投降[2]

和蘇聯合作[編輯]

投降後,他被審訊者認定為潛在的合作者。 1943年8月,他與另外兩名將軍一起被帶到盧諾沃的政治再教育中心。一個月後,他被送回戰俘營招募其他德國軍官[3]

1943年11月12日,塞德利茨參加了德國軍官協會(BDO)的成立,他發佈了如下宣言:

在1944年蘇聯解放烏克蘭時,蘇軍在科爾松-舍甫琴斯基攻勢中於切爾卡瑟包圍了6萬德軍,他們在德軍的報告中被稱為施特莫爾曼團。塞德利茨向包圍圈內的德軍喊話道:

勸降無效後,蘇軍裝甲部隊開始進攻。希特拉提供了燃料和軍火的空運補給,向6萬人提供支援要比向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30萬人提供支援容易得多,胡貝也帶領的第1裝甲集團軍前來解圍,施特默爾曼團還有遠超斯大林格勒戰役突圍力量的裝甲部隊,德軍渡過了格尼諾依-季基奇河,與對岸的主力匯合,大約一半的德軍渡河成功,但許多德軍被淹死,施特莫爾曼將軍中彈身亡,來不及渡河的1.8萬人被俘。

塞德利茨還通過莫斯科電台,向德國人民進行反希特拉戰爭宣傳。他甚至勸說蘇聯將被俘的德軍組成一支反希特拉的軍隊,塞德利茨部隊(德語:Seydlitztruppen),但沒有被蘇方接受。

他與蘇聯敵人的合作導致他被帝國軍事法庭以叛國罪判處死刑,並讓他的家人承擔責任。他的妻子英格堡是外科醫生阿瑟·巴特的女兒,1944年7月,她和她的大女兒梅赫蒂爾德(Mechtild)和迪特林德(Dietlind)被蓋世太保轉移到不萊梅的警察監獄,後來又被轉移到西里西亞。小女兒英格麗德和烏特被關押在巴特薩克薩的博恩塔爾兒童之家。12月,妻子被迫與他離婚。戰後離婚被撤銷,軍事法庭的判決也被撤銷。國防軍的將軍們也排斥塞德利茨,授予他的騎士十字勳章被撤銷。1956年,法院的裁決推翻了對他的死刑判決。

戰後[編輯]

1949年1月,塞德利茨申請遣返蘇聯佔領區但是被拒絕。他沒有被釋放,而是被指控謀殺平民和俘虜紅軍士兵,被蘇聯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後改為25年強制勞動。1955年獲釋後返回西德;1956年,第三帝國對他的死刑判決被取消。 然而他因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投降以及後來與蘇聯的合作而受到來自前軍隊同事的鄙視。德國聯邦國防軍拒絕恢復他的軍銜和授予養老金[6]

馮·塞德利茨-庫爾茲巴赫在1976年死於不來梅

1996年4月23日,根據1991年10月18日《政治鎮壓受害者康復法》,俄羅斯法院對他追授了赦令。

參考資料[編輯]

引用[編輯]

  1. ^ Adam & Ruhle (2015),第60頁.
  2. ^ Adam & Ruhle (2015),第126–127, 132–133頁.
  3. ^ Beevor (1998),第423頁.
  4. ^ „Wir gingen durch die Hölle“: Aus den Memoiren des Generals Walther von Seydlitz, Der Spiegel, 29 August 1977 (36), 1977, (36): 68–82, hier: 72/74. (德語) 
  5. ^ Deutsches Rundfunkarchiv
  6. ^ Beevor (1998),第430–431頁.

文獻[編輯]

  • Adam, Wilhelm; Ruhle, Otto. With Paulus at Stalingrad. 由Tony Le Tissier翻譯. Pen and Sword Books Ltd. 2015. ISBN 9781473833869. 
  • Beevor, Antony. Stalingrad. Viking, London. 1998. ISBN 978-0-14-103240-5. 
  • Scherzer, Veit. Die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Die Inhab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 von Heer, Luftwaffe, Kriegsmarine, Waffen-SS, Volkssturm sowie mit Deutschland verbündeter Streitkräfte nach den Unterlagen des Bundesarchives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The Hold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 by Army, Air Force, Navy, Waffen-SS, Volkssturm and Allied Forces with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the Federal Archives].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itaer-Verlag. 2007. ISBN 978-3-938845-17-2 (德語). 
  • Thomas, Franz. Die Eichenlaubträger 1939–1945 Band 2: L–Z [The Oak Leaves Bearers 1939–1945 Volume 2: L–Z]. Osnabrück, Germany: Biblio-Verlag. 1998. ISBN 978-3-7648-2300-9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