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真像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真像寺是位於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南簡良村的一座漢傳佛教寺院。[1]

歷史[編輯]

真像寺所在地舊屬正定府懷鹿縣。相傳該寺建於漢武帝元年,初名「引龍寺」,北魏熙平二年更名為「真像寺」。寺內有碑,記載該寺建於唐朝顯慶元年,「有張元帥者建佛殿三楹,後殿三楹,講經堂五楹並左右兩廊。」[1]

2009年5月26日,南簡良村在本寺恢復重建過程中,在寺院遺址中發現了佛像殘件四件,據專家從風格等方面判斷為北齊佛像,以此證明該寺至少建於北齊之前。從佛像雕刻精美及殘留大小看,當時的寺院是一座大型寺院。佛像留有歷史上修補的痕跡,當為北齊之後毀佛運動造成。該寺歷代均有修繕,唐朝顯慶元年應為一次較大規模的重建。[1]

簡良村在明朝嘉靖年間遭水災,簡良村從此一分為三,分別為東簡良村、西簡良村、南簡良村。據清代《懷鹿縣誌》記載,真像寺廟會為懷鹿縣知名廟會,俗稱「三簡良廟會」,在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都有知名度。每次廟會場面壯觀,並形成規模很大的物資交流市場。中華民國時期,正太鐵路在廟會舉辦時,會為廟會加開一趟火車。[1]

真像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已衰敗,鐘鼓樓已毀滅,大雄寶殿被改建為炮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真像寺的後殿在響應「改寺興學」的過程中被改為學校。後來歷經文化大革命,真像寺建築蕩然無存。[1]

2000年代末,該寺恢復重建,並成為具備僧團的佛教活動場所。[1]2011年7月6日,真像寺舉行了真像寺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真像寺住持為泓徹法師。[2]

建築[編輯]

真像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佔地四十餘畝,殿宇五重,偏殿兩座,周圍有土牆圍繞。主要殿宇分別為天王殿三間,大雄寶殿五間,觀音殿三間,金剛殿三間,法堂五間。大雄寶殿左右兩側有伽藍殿。祖師殿,天王殿左右兩側有鐘樓、鼓樓。據說,過去在正定隆興寺大雄寶殿的樓閣上,可以看見20多里外的真像寺大雄寶殿。[1]

參考文獻[編輯]